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傅小石“零尺度”披露《金瓶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3:45 人民网-江南时报

  从本月7日开始,为期6天的“傅小石没骨人体画展”在苏州美术馆举行,画家傅小石携60余幅没骨人体画莅临苏州美术馆。

  其中《名著中的性幻境》系列画作,由于取材于中外名著中的性爱情节,且表现手法完全写实,引起了苏州画界的强烈震撼。有人说,《名著中的性幻境》融入了《金瓶梅》、《肉蒲团》、《浮世绘》、《十日谈》等中外名著中的情色画卷,是艺术的创新,为中国

画坛开辟了一条先河;有人则认为这组画的由来可能缘于傅小石的身体局限,抑或商业的驱从。但来自苏州业内人士的声音则更多是充满了赞扬、推崇、肯定和惊叹。

  现场“情色”画展未起“骚动”

  9日上午,记者来到举办傅小石画展的苏州美术馆。在一楼展厅中,傅小石的60余幅没骨画仍在展出。展览分为两个厅,一个是“普通”展厅,面向普通的参观者,展出作品都是普通的题材;而另一个展厅,则是本次展览的主题展厅,系《名著中的性幻境》系列画作,其所取材内容是中国古典小说《金瓶梅》、《肉蒲团》和欧洲古典名著《十日谈》和日本名著《浮世绘》。

  《金瓶梅》由于充斥着大量性爱描写而长期被列为“禁书”,直到新时期才得以“平反昭雪”,而同属于“禁书”之列的《肉蒲团》如今仍存有争议。傅小石的作品,把上述四部作品里描写性爱的场面,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了表现,作品里男女性器官和性爱的场面被表现得直白而大胆。

  据展厅负责接待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苏州市文化局领导下达了“约法三章”的指令,所以“主题厅”的展览必须与研讨会相结合,且要凭票参观、不接待未成年人。从这两天的展览情况看,前来观展的主要是来自苏州画坛的业内人士和爱好者,没有持邀请函的参观者都被挡在了“主题展”的门外。

  据了解,本次“零尺度”的“情色”画展并未引起“骚动”。整个展览期间,参展者都抱着对艺术的爱好,认真且平静地观看,还有人把每幅画的注解记录下来。参观者对此次展览的评价很高,反响也不错,展览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可能与观众的专业性分不开。

  初衷以艺术形式升华名著

  傅小石先生的夫人王汝瑜女士是此次画展的总策划人,她告诉记者,从初中开始傅小石就饱读古今中外名著,对书中情节熟记于心。受乃父傅抱石先生的影响,1953年傅小石进入了中央美院版画系。从那时起,他接触到了人体创作。

  1979年中风后的傅小石成了一个双腿、右手断残、半身瘫痪,失去了部分说话能力,只有左手能够活动的残疾人,但他并没有停止对艺术的探索。从在病床上为妻子画出的第一幅素描,到后来日臻精熟的没骨人物画对,再到人体艺术画,他坚持用画作把这份艺术的美呈现出来。正是由于对名著的热爱,加上对人体创作的悟性,他把人体艺术与名著场景充分结合,并突破了对表情、事物的静态描绘,选择了最能表现人性的“性爱”场面,以故事情节的形式自主创作出来。

  《名著中的性幻境》是傅小石先生用了6年时间,到2004年方才完成的一组作品。据王汝瑜女士介绍,傅小石创作的初衷就是要用艺术的形式升华名著的主题。

  “艺术的创新需要挑战世俗的勇气。”王汝瑜女士说。傅小石在人体画中融入“性”与“情色”的成分,在中国画坛可谓第一人。王汝瑜女士说,尽管《名著中的性幻境》展出后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和称道,但把它完全公诸社会,她还是有所顾虑的。因为此前傅小石先生在展出女性人体画时,曾遇到过不少阻力和打击。关于人体艺术的画卷尚受到此礼遇,更何况直描“性”与“情色”的画卷。然而作为画家本人,傅小石先生对这组作品却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这组作品公开出版,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欣赏到。

  傅小石先生和夫人之所以决定展出这组作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受到了艺术爱好者的鼓舞。王汝瑜女士说,虽然这组作品的画册仅在小范围内传播,但仍在圈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一位看过这些作品的爱好者写了一封长信给傅小石,称“画得太好了,动感强烈”,其甚至“恨不得走进画中,在她的肌肤上捏一把”。傅小石起初以为写信者是名男子,孰料后来得知,对方竟是位年轻女孩,不禁有了莫大感动。

  反应观展者见“性”不怪

  记者观察发现,前来观看画展的人寥寥无几。由于“定向邀请”的原因,因此前来参观画展的多为画界专业人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画家吴鸿彰先生看完画展后认为,这一组“性幻境”的作品人体结构表现得堪称完美,作品非常富有艺术张力,艺术造诣很高。吴鸿彰同时认为,表现中外名著里的性爱内容,确实在题材上进行了“超限度”突破。这在傅小石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但在艺术上做这样的尝试并没有不妥之处。

  另一位参观者认为,傅小石的这一组“性幻境”作品,内容上类似于古代的春宫画。如果放在几十年前,肯定要被推上道德伦理的审判台。如今人们的道德取向由保守走向开放,不再“谈性色变”,对于表现“性”的艺术作品,更多的人是超越了“性”的内容而从艺术角度去欣赏,因此傅小石的作品尽管“出位”,但不失为一种探索。

  一位慕名前来观展的业内人士则直言不讳地说,傅小石这组“性幻境”画作就是“艺术化了的色情片”,赤裸裸地表现性爱场面,画面表现出强烈的动感,十分的露骨,没有丝毫的掩饰或顾忌,在懂美术的人或从艺术角度看,那是艺术作品,在不懂美术的人或世俗的角度观看,那便是色情。

  目的激发苏州画坛创新

  抛开参观者对傅小石作品“艺术和色情”的争论,从此次画展对画界的影响来看,则无疑在苏州画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以此来看,主办方的办展目的已经达到。

  画展的主办方之一———苏州真宝斋艺术有限公司、真宝斋名家画廊总经理张维忠先生表示,举办此次画展的目的,就是要引发苏州画界的地震。张维忠认为,论艺术水平,苏州国画家的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然而目前的局面是苏州画家的实力和影响力是不对等的,苏州画家的影响力在全国微乎其微。

  究其原因,张维忠解释说:“相比较而言,苏州画家缺少一种大家风范。由于苏州画家在内容取材上十分局促,表现的无非是‘花鸟虫鱼’等千篇一律、过于陈旧的题材,缺乏拓展和创新观念。”作为商业和艺术的最佳结合体,张维忠希望能借傅小石的画展“刺激”苏州画坛,近而扭转这种“小家子气”的取材局面,刺激出艺术的张力和内容的穿透力完美结合的作品。

  单从取材内容上看,傅小石作品的“超限度”突破,无疑把苏州画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对苏州画界的冲击是巨大的,这或许有利于“开发”苏州画家的拓展和创新观念。

  苏州国画院一位艺术家认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创新力和表现力,傅小石在内容取材上一向有比较强烈的创新意识。此次展出的“性幻境”作品在取材上更是前无古人,这一点对那些选材范围过于狭窄的画家而言,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报记者邱如明杨春红

  《江南时报》(2006年01月10日第十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