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年磨一“剑”(特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4:1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日前在湖南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采访,听到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变流技术”。正是该所自主创新的这项新技术,给电力机车及其他许多领域,都带来了引人注目的变革。

  新型机车在严寒中畅通无阻

  眼下的哈萨克斯坦,已是冰天雪地。在首都阿斯塔纳至阿拉木图1300多公里的铁路线上,奔驰着从中国进口的三列交流牵引列车。每列牵引22节客车车厢,时速达145公里,在最低零下40摄氏度的苛刻环境中畅通无阻。

  哈萨克斯坦邮政部门专门为此发行了一张小型张纪念邮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研制的牵引机车居于邮票的中心位置。

  号称“中国电力机车摇篮”的湖南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曾经开发出新中国的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个硬质合金顶锤……现在,该所又把自主创新的变流技术用在新型机车上。“出口哈萨克斯坦的列车他们用得蛮好,今年又订了两列。”研究所工程师何多昌告诉记者。

  开拓地铁核心技术领域

  2000年12月,香港地铁公司进行地铁改造,为列车照明、排风等设备供电的辅助变流器向全球公开招标。“当时有三菱、东芝等12家跨国公司参与招标,国内仅仅是我们研究所一家。”副所长刘连根回忆。研究所发挥在变流技术领域的长处,用了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就生产出香港地铁专用的合格样品,最终技冠跨国公司,赢得了476台的大订单。

  从西直门到霍营的北京城铁13号线车来车往,一派繁忙景象。当劳累了一天的乘客挤进车厢,他们或许不会留意到,自己乘坐的列车,就是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北京地铁车辆厂等联合研制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客车。机车和地铁本来是两条钢轨上的孪生兄弟。在香港地铁小试以后,从不自满的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又积极向地铁核心技术领域开拓,并且取得了成功。

  电动公交车环保又节能

  行驶在株洲市区的一辆公交车在滚滚车流里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它没有废气排放,噪音很低。上坡的时候,它依靠电池动力驱动;下坡的时候,势能可以通过机械装置转化为电能回充到电池。

  这种应用了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变流技术的电动公交车环保优势十分明显,现今运行在湖南第一条电动公交示范运营线上。2005年8月,在株洲考察的温家宝总理登上电动公交车,向驾驶员详细了解车辆的性能、充电方式、乘客反映和驾驶感受后,连声说道:“好,好!”他的脸上还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把电力、冶金等行业高耗能降下来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近年还在电力、冶金等高耗能行业,尝试拓展变流技术的节能优势。“通过技术改造,把发电厂的自备用电从现在的8%左右降到5%,节能效果就会非常明显。”刘连根说,“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变流设备来实现。”

  变流技术已经成为我国节能的一项重点推广技术。据统计,交流电动机消耗我国总发电量的60%以上,如果采用变流技术的变频调速,节电率可达30%左右。

  20年磨一剑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从1982年开始研究变流技术,到2001年实现推广应用,整整用了20年的时间。

  何多昌作为研究所的“四朝元老”,参与了研发的全过程,个中的酸甜苦辣他心里最清楚:“这么多年,一直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心支持着我。”他说,“团队就像接力赛跑。如果哪个人拖了后腿,整个项目就无法成功。我们这个团队非常优秀,大家责任心很强。”

  “我们可以引进,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接着说:“我们的变流技术已经不输于国外同等水平,达到了实用化水准。我们的潜力是雄厚的,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1月10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