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游酢墓,今安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9:15 安徽在线-现代农村报

  海内外游氏后裔已有五十多万人,他们一直牵挂老祖宗游酢的墓——

  在冬日暖融融的阳光照射下,笔者来到含山县林头镇杨山村寻找游酢墓。同行的有今年74岁的林头镇老干部王兆仓。据了解,目前该县知道游酢墓具体位置的人不超过十人,王老便是其中之一。

  游酢(1053-1123),字定夫,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自公元1072年起,20岁的游酢赴河南洛阳拜理学大师程颢、程颐为师。《宋史·杨时传》记载:1093年冬天,游酢、杨时冒着大风雪来到程颐家,程颐正在休息,两人不敢贸然惊扰先生,就恭敬地侍立一旁静候。等程颐醒来时,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这就是著名典故“程门立雪”的由来。游酢后来尽得理学真谛,被列为程门第一大弟子,他曾将“二程”平时的言行整理成书,为后来的理学大师朱熹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公元1101年,宋徽宗即位后,游酢出任和州(今和县、含山)知州(相当于县令)。《含山县志》记载,在任期间,他清德惠政,深受群众爱戴,老年辞官后定居含山,宣和五年(1123年)五月二十三日病逝,享年71岁,葬于林头镇车辕岭,也就是现在的林头镇杨山村境内。

  公元1171年,游酢五世孙游以仁在福建省南平市专门建了“游酢祠堂”,朱熹曾为祠堂撰写碑记。清朝嘉庆年间,游氏家族300多人迁到台湾宜兰县,并建了游氏家祠,每年在台湾的游氏后代都要到此祭拜。目前南平市已成为两岸游氏后裔的交往中心。

  几百年来游氏后裔一直牵挂着游酢墓。王兆仓的一个笔记本里,老人清楚地记录着1989年10月21日,一个游氏后裔曾来到林头镇寻找,初步确定了游酢墓的大概位置。去年以来,游氏后裔多次来到含山,再提找墓一事。

  在大青山脚下的一块棉花田上方,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个比正常坟墓大3~4倍的土墓。穿过一片荆棘丛,在这座坟墓的上方约十米处,有一座低矮的坟墓。王老介绍说:“当地分别有群众认为这两座坟墓是游酢墓。”含山县文物所副所长、助理馆员郑宏在这座矮墓附近的树丛中发现了几块残缺的古构件,并在其中一块上发现刻有白虎图案的兽面和门环组成的图案,郑宏说:“这是古人刻在墓门上为了驱邪避鬼的,这一点可以证明墓主人当时是有身份的。”在这座坟墓的不远处,文物所工作人员又惊异地发现一块刻有“和州州界”字样的青石。

  看到这些实物,祁述义很是兴奋,他肯定地说:“游酢墓就在这里。”他分析说,下面的坟墓,虽然很大,但说明年代很近,而真正的游酢墓经历900多年的风吹雨打,再加上没有后代扫墓,不应该有那么高大了。至于第一座坟墓前散落的石构件,应该是暴雨、山洪从上面冲刷下来的。目前,含山县文物部门和林头镇正在着手对游酢墓的周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对坟墓周围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将通过技术手段对游酢墓进行进一步证实,使之真正成为连接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