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杀人游戏”的负面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9:31 上海青年报

  □张麦一个叫做“杀人游戏”的群体性娱乐活动在国内很多城市悄然流行开来,全国大约有100万人接触过该游戏,其中大部分为学生和白领。

  所谓“杀人游戏”,就是玩家分别以“警察”和“凶手”的身份,开展模拟破案的警匪游戏。据玩家们说,“杀人游戏”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玩家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凶手”即可获得“假装好人不心虚”的刺激,而“警察”们则可获得“推理破案”过程的刺

激。

  尽管这种游戏可缓解白领的工作压力,也可锻炼参与者的智慧及心理承受力,但我还是认为,这种游戏的表层与本质,至少都携带着两重“原罪”:首先,“杀人游戏”这个名称本身,就具有宣扬暴力、引导暴力的煽动性。随着此游戏的普及化、高热化,必然满世界都将充盈着此起彼伏的“杀人”声,并容易冲淡人们对杀人行为的罪恶感。其次是,玩家们在游戏中都必将扮演的“凶手”,为尽可能地逃脱“法律的惩处”,便千方百计“装好人”,“杀人”后也装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坦然。这就可能教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犯罪后,该如何应对警方的侦察”。

  “杀人游戏”的两重“原罪”,决定了此游戏不能低估的负面效应。关键还在于,这种充满“强烈刺激”且道具简单的游戏,渐渐风靡于青少年群体。那么,负面影响就更不能小视。

  电子时代的暴力、凶杀等游戏,本已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了令我们痛心的恶果,很多青少年因此走上了人生的歧路。我们的成人社会,若再沉湎于暴力游戏,再把“杀人”常挂嘴边,某种意义上是对青少年不负责的表现———短暂的游戏刺激,却给社会留下后遗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