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广州人从小与大师握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0:14 大洋网-广州日报

  创造“广州故事”系列报道之四

  策划/江小川、刘海健文/记者周祚图/海国

  作为一名旅居国外多年的青年科学家,崇尚“四海为家”的孙博华称,科学家的目标应该永远指向前方。在南非开普半岛大学任教,他的年薪是75000美元,回到广州暨南大学

,工资下降了几十倍。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广州“新客家人”在三年内,竟把老朋友著名演员张铁林也给拉来广州,介绍他成为暨大首任艺术学院院长。

  目前

  当选科技交流协会理事长筹划请世界级科学家来穗

  在暨大校园的象牙塔餐厅中,与白天西装革履的严谨不同,一身便装、把头发随便往后一梳的孙博华显得很潇洒。身为地道的江苏人,他有着北方大汉的魁梧身躯,举手投足透着豪气。叫来一听啤酒后,孙博华神采飞扬地告诉我们,他回国的梦想已经实现一半,暨南大学国际学院仅用了三年就成为国内名牌学院。“目前我正在筹划,把世界级科学家都请到广州来,让广州人从小就能与大师们握手”。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纳斯比特已答应我要来了”,在月前刚当选为广州国际科技交流协会理事长后,孙博华踌躇满志地告诉记者。根据国际惯例,大师演讲的费用不菲。纳斯比特的主场报告一场要45000欧元,大师必须乘坐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头等舱,夫妇两人来回飞机票就要20万元,这还不包括在广州居住五星级酒店的其他费用。孙博华高兴地称,由于多年的良好关系,纳斯比特除了答应到大学演讲免费外,还愿意当广州高校的客座教授。曾到过广州的大师本人说,“非常喜欢广州。”

  如此高昂的价格请世界大师来广州作几场演讲值得吗?孙博华肯定地说,这种价值并不能单纯地以价钱来计算。大师并不是你有钱就能请来的。不过,广州国际科技交流协会拥有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不仅有钟南山担任顾问,而且很多会员都是世界上享有声誉的科学家。

  孙博华认为,如果只是让大师来作一场小范围的学术讲座,那也没价值。“要办就举办一场千人的大讲坛,甚至要通过电视或者网络直播,让普通市民都能看到、听到。真正的大师讲的东西普通人都能听得懂。这样的潜在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在国外,许多父母是带着孩子争抢着要这样的演讲门票的。”孙博华假设说,当一个人很小的时候,他如果有机会握住大师的手或领袖的手,那将对他未来的人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一个城市,不断有世界大师莅临演讲,对这个城市未来的形象和地位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经历

  差点成为职业运动员

  14岁参加1977年高考

  “我只是科学的学徒”,对于我们称呼他为科学家,孙博华几乎是出于本能的敬畏立刻应声说。

  讲到经历,孙博华特别强调一个“苦”字,“什么东西要成功,都要有所付出。”孙博华曾在1977年参加了“文革”后的首次高考。当时,他才刚刚满14岁。那年的高考竞争是异常残酷的,可是年少的孙博华仍然凭着长久对知识的热爱和积累,考取了某所师范学校。不过,孙博华后来并没去报到,他说:“当时年纪小害羞,一说话就脸红,害怕当老师。”

  第二年,孙博华又参加了高考,这一次天津航空学院录取了他。他仍然没有去报到。他的理由是“自己坐车都头晕,何况开飞机”。孙博华爽朗地笑道,“现在中国民航界的老总几乎都是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而且都是那几届的,我又错过一次发达的机会。”1979年,孙博华第三次参加高考,西安公路学院录取了他,这回他没有再当“逃兵”,他如期到该校的工程力学系报到了。进了学校的他,拼命学习,最后又成为班里唯一的研究生,接着是读博士、出国……

  其实,孙博华当年还有另外一个选择。与人们熟悉的钟南山院士一样,孙博华年少时也是体育方面的好手,差点成为职业运动员。身高1.80米的孙博华说,当年他曾是江苏体校少年组的跳高尖子,在全省成绩名列前茅。高考前,他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自己1.80米的个头已经不可能再有突破了,于是放弃了体育的道路。

  海外

  回国前任大学正教授

  拿最高年薪开奔驰车

  1991年7月,在清华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孙博华拿着当时整个学校最高的留学奖学金登上了前往荷兰的飞机。荷兰的大学给他每个月2000美元的奖学金。骄傲的孙博华称,“这笔钱在当时绝对是花不完的,我在国外的留学生涯也因此与众不同,很多留学生吃过的苦我都没吃过,因为我根本不用为生计考虑。”

  毕业后,孙博华曾到德国和美国短暂学习,之后就直接到南非的开普半岛大学任教。由于孙博华在力学材料、智能系统等方面的造诣和研究,南非开普半岛技术大学不仅聘他为正教授、研究中心负责人,校长还特别聘请他为唯一的校长顾问。广州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评价说,孙博华主持了一些国际合作项目,资助指导了中国、美国、南非、波兰、荷兰、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国家的博士、访问教授。

  孙博华说:“我在大学里拿着最高的年薪,开的是奔驰车,是国内留学生在国外正式高校中的第一个正教授。”孙博华强调,“我这个正教授是真正的教授,我说奖学金给谁就给谁,我说留学名额给谁就给谁,甚至不用考试。”

  孙博华说,这种权力不是腐败,而是一种地位,也是学校对你学术水平的承认。谈到这里,孙博华直言不讳地说,国外的教授与国内教授不同,国外的正教授很少,一般一个系里就一两个,国内七八个都有,教授都不值钱了。

  现在的孙博华由于妻子、儿女都在南非,经常要乘坐20多个小时的飞机,跨越南北半球,奔波在事业的两端。孙博华告诉我们,他前半生是为自己在打拼,后半生是为别人在工作。

  在国外,孙博华的事业已到达顶峰,由于其在主持智能材料合作项目上的贡献,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专门接见他。世界著名的美国橡树榆国家实验室聘请他作为核心期刊编委。在国内,孙博华的事业开始走上轨道。回到广州才短短两年,他管理的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已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学院。

  宣称

  科学家应站在世界高度

  致力于为整个社会服务

  孙博华充满自豪地称,“这是国内唯一能做到全英文环境教学的学院,我们的录取分数是现在暨南大学高考分数最高的院系之一,而且高考状元在我们这里。一部分老师直接从国外的大学聘请前来任教。我们的学生曾应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做演讲,是唯一能够用英语直接讲述专业知识的学生。”

  孙博华自己也是一个在语言上十分有天赋的人,著名的美籍华人潘毓刚教授曾对他说:“我在美国生活四十多年,英文都没有你好。”

  目前,孙博华在暨南大学的月薪是15000元,比起原来在国外少了很多,但是他更多看重的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当初暨南大学的校长跟我谈到这件事的时候,我就答应了他,男子汉讲究一诺千金。”

  孙博华认为,做人一定要讲诚信,一名科学家要需要具备的素质是开放、宽容。“我从不忌妒别人。一名科学家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他不该局限于一个小范围,而应该为整个社会服务。”

  孙博华:是我把老友张铁林拉到暨大的

  记者:你认为你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孙博华:我曾经在南非被劫匪用枪顶在脑门上,那一瞬间脑子就是一片空白。死里逃生之后,我立刻将南非的400平方米的大房子卖掉,买了一套小房子。原来的房子太招摇了。我最有价值的应该是我的思想,任何人都应该是这样。每个人的大脑就那么大,但是思想是无限的。

  推动建“城中之城”吸引老外

  我很欣赏广州人做事情的风格。直截了当,不玩虚的。但是广州的房子太密了,车也多,过个马路好痛苦。吃饱饭散步只能在校园里,外面太嘈杂了。不过我还是很喜欢住在广州。天河周围人群的素质比较高,是个白领生活的乐园。由于我的妻子不在这里,我一个人基本都不在家里开火煮饭,但是附近吃的很方便,西餐厅、中餐厅、酒吧、俱乐部……应有尽有,唯一不同的仅仅是,我在国外早上喜欢喝咖啡,来到这里习惯了喝茶。

  记者:你与交流协会的其他专家们还准备做哪些推动广州科技发展和交流的工作?

  孙博华:中长期的目标有几项工作,一是准备整合国内外杰出精英,组织建立“广州高科技产业化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为政府参与投资的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提供咨询和评估;二是充分发挥协会内成员广泛的国际人脉,吸引企事业前来广州创业落户,在适当的地点和时机打造一个全英文环境的“东方硅谷”。目前,许多国外客商和企业家前来中国做生意,最困难的就是没有一个适合他们长期在当地居留的语言生活环境。广州高端的创业园有很多,但是如果有这样一个“城中之城”出现,对许多人是很有吸引力的。人都喜欢“扎堆”,老外也一样。

  举办科普活动鼓励青少年

  广州是一个商业化气息很浓的城市,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科学素质是必要的元素。我们不仅要各种各样的科普活动,鼓励青少年走出广州、走出国门,接触科学、接触世界。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大卫有句名言可以借来表明我们协会的心志:我们的任务,是为一个将与人类文明共存的“机构”奠定基础,她的路标全部是指向前方的!

  记者:回到国内并在暨南大学服务,这份工作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孙博华: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前景将会越来越好。随着中国的发展,现在很多华侨也都认可了国内的教育水平。我们学院是全外文环境教学,这样就大大方便国外学生前来学习,他们完全不用再过语言关。事实证明,这种路子是对的,目前,国际学院有学生600多人,其中70%都是国外学生。

  我热爱这份工作,不仅我自己来广州,我还把我的朋友给拉来了。你们还不知道吧,其实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铁林来暨大任教是我的主意。张铁林是我的好朋友,是我的意见使他下了这个决心。

  

“让广州人从小与大师握手”(图)

  本期人物:孙博华(42岁)

  奋斗经历:广州的新“客家人”,工程力学、材料结构方面的世界著名青年专家,被美国国家实验室聘为核心期刊的创刊编委。3年前从国外回到广州,被暨南大学聘为国际学院首任院长,成功打造全国唯一全英文教学的综合学院。

  近期获钟南山等多位广州著名科学家支持,发起并创设广州国际科技交流协会,当选首任理事长,目前正积极筹备举办“广州科学会议”,让世界大师来广州演讲。他说:“让普通的广州市民都可以和世界大师面对面,这是我们的责任。”

  《创造广州故事》征求人物线索

  翻过旧历,《创造广州故事》跨进了新年。“创造”是我们笔下永恒的主题,从袁志敏、钟煜曦到杨爽、孙博华,他们在写自己命运旋律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属于广州人自己的故事。

  创造中,有欢笑、有收获;创造中,有辛酸、有泪水。你的奋斗,是都市黑夜中支持我们前行的力量;你的善良,让生活在紧张节奏中的我们品味人性的温暖。我们希望接下来的故事里出现更多的人物和传奇。因为我们和广大读者一样,为每个人物的失败扼腕,为他们的成功而喜悦。

  《创造》欢迎每一个读者向我们推荐或讲述广州人的故事。你的故事或者别人的故事,在我们眼里,都有着鲜明的“广州创造”烙印,都是我们这个城市历史不可磨灭的一页。

  来信请寄: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政文部周祚收email: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