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汕头农科所致力育种创新 一颗种子创造60亿元效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6:30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自主培育新品种一直是市农科所科研攻关的主要方向。”市农科所副所长许大熊如是说。市农科所一直坚持农科技术引进、研究、推广,致力于粮油选育种、高产栽培等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目前,我市杂交水稻技术和推广面积位居我省前列;而花生技术也名列广东省前列,推广面积则居我省首位。至今,“汕油”系列花生良种在全省年播种面积约250万亩,占全省花生播种面积5成多。“汕油”系列花生良种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8000多万亩,创社会产值60多亿元。4个高产抗病杂交稻

新组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至今年累计推广面积900多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5.3亿元。

  不断开发粮油新良种

  不断开拓创新,培育新良种使更多农民受益一直是该所科研人员共同的目标。花生育种自建所以来,先后育成6个品种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其中2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1976年,花生育种专家林春烈育出抗花生锈病优于其他品种的新良种“粤选58”,曾创亩产923.8斤的最高记录。1979年,该品种荣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被列为全国重点推广项目之一。近几年又育成了“汕油21”和“汕油162”,“汕油21”去年通过了全国花生品种鉴定,“汕油162”也于今年被省农业厅列为今年农业主导品种之一。近期又育成了“汕油212”“汕油382”等苗头新品种参加广东省及全国南方片区试。

  杂交稻方面,丰产性更高、抗病性更强、适应性更广的“特优524”、“特优721”又成功育成了。新组合在广东省区试中产量均名列前茅,达到国内籼型杂交稻高产育种先进水平。近几年,这两个新组合每年在广东省的种植面积近100万亩,每年粮农增收5600多万元。“十五”以来,该所加大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选育力度,侧重在米质、产量及抗性上寻求突破。前年推出5个新组合参加广东省区试,产量均列参试组合前三名,且米质有大幅度提高,实现我市杂交稻优质高产育种的突破,引起了国内同行业界的关注。

  培育新良种如抚养孩子1986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的许大熊便肩挑重担,成为“杂交稻新组合选育”的课题组组长。当时面临种种困难,课题组凭着一股开拓创新、拼搏奉献的敬业精神,确定以“高产抗病”为主攻方向的育种目标,开始选育出新良种。许大熊告诉记者,培育新种苗就如抚养出生的孩子,需要一点一滴、无微不至地照顾它。因为要从种植不同品种的试验田找到优良单株进行杂交。培育过程中,必须经常下乡驻点调查,奔波于汕头的潮阳、澄海、南澳等区县和潮州饶平、揭阳惠来等地方的阡陌田间。1989年晚造终于育成了第一个高产抗病新组合“梅优524”,填补了粤东地区杂交稻种的空白。

  另外,通过与高校展开合作,利用汕头大学的技术力量及实验室设备,合作进行育种研究。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展杂交稻选育种研究,育成杂交水稻新组合“华优153”,并于去年初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实现了汕头选育优质稻的突破。

  多年心血换来硕果累累

  一颗新良种从培育到审定推广最少历时8年,更多的是10年以上,农科所科研人员最珍贵的青春时光几乎都倾心于科研项目上。至去年底,杂交稻、花生类获得全国、省部级、市级各类奖项共33个。去年10月份该所的《抗病高产耐旱花生品种的选育推广》项目荣获2005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该所涌现了蔡芝、林春烈、沈济波、江明第、郑奕雄、肖辉武、许大熊、黄汉得等一批又一批科技专家、劳动模范、粮食高产能手。目前,该所有职员10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包括研究员、高级农艺师等高级技术职务7人,农艺师等中级技术职务23人。本报记者刘文钊摄影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