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来工热情追捧 本地人怀疑观望 十元门诊,惠民还是噱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6:43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谭月韶詹雨鑫

  实习生关立敏

  看一次感冒咳嗽要花一百元,看一次发烧要花两百元……在工薪阶层惊呼“看病贵”、“看病难”甚至“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的时候,江门一间民营医疗机构却于近日

率先在全市打出了“十元门诊”的广告,声明“仅用十元左右就可治好普通的感冒、轻微损伤等疾病”。由此吸引了众多患者,其中大部分是外来打工者,而大部分本地市民却心存疑虑而少有问津。

  到底“十元门诊”是真正的惠民还是作秀?它能否适当缓解市民“看病贵”、“看病难”的困局?市民究竟疑虑些什么?记者为此展开了采访。

  现状

  实行一月接诊量翻番

  2005年11月下旬,江门市一家门诊部在当地打出了“十元门诊”的广告。该广告称“为切实解决江门地区特殊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或看不起病的问题,医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设立‘十元门诊’,直接让利广大群众”。

  此门诊部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元门诊”针对的对象包括孤寡老人、下岗工人、打工人群、军烈属和家属以及需低消费的社会群体,诊疗范围包括普通感冒、普通腹泻、一般性疼痛、轻微损伤和腰腿痛。“这个信息一发布,立即引起轰动,‘十元门诊’实施第一天,接诊量比平时翻了一番。”

  在接下来一个多月时间里,“十元门诊”继续发挥着它与众不同的吸引力。据接诊医生介绍,在此之前,门诊一天的接诊量不过十来宗,但实施“十元门诊”后,“每天的接诊量保持在20至30宗之间,多的时候甚至还可翻番。总体上,一个月下来接诊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多”。看到这样的发展势头,医院的经营者认为,“十元门诊”这条路子走对了,在便民惠民的同时,也为门诊部带来了良好声誉。

  细节

  看病最少只花了5.6元

  据该门诊部介绍,自开设“十元门诊”后,有些经济困难的患者前来看病会“指名道姓”地要求:“我就要看‘十元门诊’。”至目前为止,在“十元门诊”的就诊记录中,收费最低的是5.6元,比在市区买个盒饭还便宜。

  “那次是一个外来工带他小孩来看感冒。”接诊医生对此记忆犹深。因为只是普通感冒,医生给小孩开了常见的国产药,收费仅5.6元。“但疗效并不比进口药差,估计孩子服药后一到两天病症就会得到缓解或痊愈。”

  究竟如何确定“十元门诊”的收费?门诊部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十元门诊”里,挂号和诊金共收费1元,其余就是药费了。一般来说,十元门诊的收费在十元上下浮动,但不会超过11元,具体看药品价格而定。至目前为止,收费最低的就是5.6元,最高则是10.3元。

  从十元到百元,甚至数百元,为何不同的医疗机构看病的费用相差可以到这么远?该门诊部表示,“其实就医疗机构本身来说,要降低收费并不是难事”,例如治感冒,普通的国产药红霉素药片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仅用数分或数毛钱就可以了,“但有的医生会选用昂贵的进口药甚至输液(吊针),人为增加病人负担,这也是药费居高不下的主因”。而“十元门诊”就是减少这种人为的因素,所以受到低收入人群的欢迎。

  医院

  十元门诊只治简单疾病

  在记者采访中,也有市民对该门诊部的做法表示怀疑,认为该门诊部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一种商业行为,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前来看病,有作秀成分,也可以说是故意制造噱头”。

  当记者向该门诊部相关人员抛出市民的疑问时,该门诊部答复:在规范、科学的操作下,十元左右治好简单的疾病,是切实可行的,这不是作秀或利用噱头吸引眼球,医院的最终目的是便民利民,尤其是让经济上有困难的市民花最少的钱看病。

  对此,该门诊部还向记者出示了“十元门诊”基本用药原则:常用质好、廉价和有效药物;一般用药不超过三天用量;能用一种药就不用两种以上。相关负责人还表示,除强化管理药物外,该门诊部还选派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医生坐诊,这样医生可以根据望闻问切就能给简单的病例开出药方抓药,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器械检查环节,最大限度地为患者省钱。

  物价局

  虽未备案,做法不错

  当记者就此门诊部开设“十元门诊”的做法采访江门市物价局时,该局收费管理科一负责人指出,该门诊部的“十元门诊”虽未在物价部门备案,但如果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医院廉价、低价收费是一件好事,应该提倡。

  物价部门同时指出,这家门诊部是一家民营医疗机构,此前它的药价在物价局已有备案,但此次开展的“十元门诊”活动并未知会物价部门,他们也是在记者采访时才知道此事。“只要他们的收费是明码标价,且没有违规现象的,物价部门都会赞成他们的做法。但还是建议门诊部及早与物价部门沟通。”

  卫生局

  降低看病费用是关键

  记者就此还采访了江门市卫生局局长毛炯。毛炯认为,“十元门诊”只是一个概念问题,其实大家关注的焦点还是如何降低老百姓的看病费用,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因而对于“十元门诊”,他的看法是,不必过多强调是否“十元门诊”,作为医疗卫生部门,应强调医生根据病情需要来诊治开药,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因此,有效治病、降低费用才是核心问题。

  老百姓在医院看病的费用基本上由药品费、检查费等几大项组成。其中检查费在医院费用中占很大比例。由于各医院对就诊病人转诊报告不互相承认,造成病人重复检查,耗费了大量医疗资源,加重了病人经济负担;此外,有的医院还对病人频繁检查、检验。毛炯告诉记者,在这方面,江门市卫生局会逐渐出台新的政策来降低市民的看病费用。从2006年起,江门市即使实行检查检验报告电子档案系统,依靠信息化将居民在各大医院(第一阶段先试点江门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五邑中医院)检查、检验报告集中保存在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供各个医院共享,就诊病人在医院就诊时,医生可以查找病人近期检查、检验报告,避免重复检查而加重患者负担。此方案实施将有利于降低该市大部分老百姓看病费用。

  市民

  但愿十元能治好病

  既然收费如此低廉,那么“十元门诊”是否得到了大家认同?或许市民文小姐的说法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我很支持医疗机构开设‘十元门诊’的做法,但如果我病了,我可不敢轻易去‘帮衬’。”

  上个月,文小姐的同事感冒了,在江门某大医院看病,前后竟然花了200多元。回来后,大家围绕着药价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尽管这大医院的收费贵得不合情理,但如果下次生病,可能还会选择它,最起码在心理上觉得,高收费极有可能带来良好的疗效;而“十元门诊”虽然便宜,但自己不是医生,不知医生开的药顶不顶用,而且“便宜无好货”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心理,深怕它“治不了病”,更怕因为误诊而导致病情恶化。

  此家门诊部也确认了本地市民对“十元门诊”的观望态度。据该门诊办公室主任唐鑫涛介绍,在“十元门诊”求诊的患者中,外来人口占了大部分,只有极少数是本地市民。他分析说,因为外来人口经济能力较差,他们比当地市民更加需要实惠、廉价的医疗服务,因此当“十元门诊”一露面,立即受到他们的追捧。而事实上,院方开设“十元门诊”的初衷也是如此,面向低收入人群,让最穷的人也能看得起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不少市民表示暂时“不敢考虑‘十元门诊’”,但如果将来实施时间较长后,经历了考验,在社会上取得较好口碑的话,自己也会考虑去就诊,“在能确保疗效的前提下,价廉、实惠才是市民的首选”。而更多的市民则希望卫生部门能对实施“十元门诊”的医疗机构作出必要的监督和引导,确保医院在收费低廉的前提下保证治疗效果,或者对“十元门诊”进行详细的疗效调查,把结果告之于广大市民。

  记者观察

  百姓需要“平价医疗”

  詹雨鑫

  “十元门诊”并非江门独创,省内外已有不少实例。甚至有的医院已在“十元门诊”基础上加入了“百元住院”(据闻一般住院3天,总费用不超120元),如梅州平远大柘镇一个卫生院,自去年实行“十元门诊”、“百元住院”以来,平均每天去就诊的患者近百,可谓追捧者众。

  观望者亦有之,至少江门本地市民目前还未完全从心理上接受这一“半新鲜事物”,光顾“十元门诊”者,“外来人口占了大部分”。十元可看病,这的确与今时今日“一个感冒动辄一两百元”的市场现状有着很大的冲突,它直接挑战了老百姓的接受能力。以至于很多善良的老百姓不得不怀疑其可能性:“十元”看病?现在光挂一个“普通号”、买一个“病历本”,就得花去四五元,十元还能“治好病”?

  历来老百姓生病就医,就算手上明明拿着一张“大处方”,钱只要有得掏还得掏,没得掏能借就借,这无奈的高消费啊,是“没有价讲”的。患者在医生面前,是弱势群体,处于随时“待宰”或可能“被宰”的状态不足为奇。

  医院方面也有意见,现行体制下,医疗单位作为经营实体也需要发展空间,据闻外省某市一家医院去年开设了该市首家“50元惠民门诊”,然而设立20多天每天只有几人就诊。当然,一方面,患者对50元能否看好病疑虑重重。但另一方面,医院却认为,该门诊“是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设立的”,“几乎不赚钱甚至赔本”,不愿对其大力宣传,知道的人不多。

  如今在江门,一家民营医院打出了“十元门诊”的旗号,“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要求其这样做。按近期实践来看,在“小病”、“小痛”的诊疗上,“十元门诊”有效阻击了“大处方”,部分低收入人群已然得了实惠。至今,其并没有出现“赔本”苗头,只要能为弱势群体减轻些看病负担,赚回些“吆喝”又何尝不可。这些都说明医疗机构在“十元门诊”方面是有很大作为空间的。

  从根本上来说,老百姓需要的是“十元门诊”背后的“平价”内涵,是老百姓看病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接诊,开药能拿到对症、质好、微利的药品,“小病”能就近在社区解决……“有效治病,降低费用”,从今年起,江门即将实行检查检验报告电子档案系统,这就是降低费用的好举措。

  在前几日召开的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有几句话说得好:“要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不许见死不救,同时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主要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及老人、儿童服务”。希望不久后,在江门、在广东、在全国,平价医院、平价诊室、平价药房,一家又一家,得到全体国民的拥戴。

  图:

  与医疗费用昂贵的大医院相比,相对简陋的“十元门诊”更受低收入人群的欢迎。詹雨鑫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