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展可持续资源经济 建环境友好型云南(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7:37 人民网

  三、构建云南可持续资源经济的支撑体系

  

  要实现云南可持续资源经济发展,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并适应云南省情的绿色文化、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的生活方式、绿色的管理方式等等与绿色相应的制度设计、政策

安排、科技的建设必不可少,也就是说要建构“绿色经济的社会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共云南省委明确把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作为云南发展的战略目标,还具体提出“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齐心协力建和谐”的总体思路。

  1.县域经济与可持续资源经济互为支撑。第一,县域经济要以可持续资源经济的建构为支撑。欠发达地区只有因地制宜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立足于特色资源禀赋,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才能在当今市场需求多样性的格局中要找到自己分工的位置,才能来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带动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县域经济的建构是可持续资源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县域经济,深度开发、循环使用资源,提高生产要素的创造能力;强化资源产业间的联系、分化、互补、转化,推动其向集群化和基地化发展;强化综合服务,做好配套加工和营销服务,走“种、养、加、销”结合,综合发展的新路。还要通过“七抓”(抓农业,确保农民增收;抓特色,创造竞争优势;抓结构,激发经济活力;抓资源整合,提高配置效率;抓体制,增强发展活力;抓开放,发展外向经济;抓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云南的绿色经济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

  2.以信息化带动可持续资源经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提升资源禀赋产业在高起点上的迅速做强做大。如各类订单农业、富有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世界级旅游品牌的打造等,都需要信息化去带动。在整个资源经济的产业链的各环节中,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

  3.发展可持续资源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可持续资源经济是从云南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要始终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特色就是竞争力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和举措,依托云南农业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充分依托云南资源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大力培植发展新兴产业,做到以“特”确保产业在形成初期得到生存,以“特”促使产业在发展的中后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以“特”创立占领市场的品牌。打好生态牌、绿色牌、科技牌、区位牌、资源牌,着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特色取胜,造就精品,创造名牌,逐步建立开放型的、产业有序更替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的特色农业经济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3。

  4.努力增加就业,促进劳动力的就地消化和转移。目前,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消化,很大程度上还要靠特色产业的培育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地消化。如果一个县能培育出一个或几个有规模的特色产业,其劳动力的就地消化和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就地解决。

  5.提高资源的可持续性,加快云南节约型工业发展。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原材料工业,要根据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着力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的国际合作”的要求,云南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高耗能产业的落后工艺、落后技术和落后设备。认真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6个高耗能行业中淘汰、限制类企业试行差别电价的政策,抑制高耗能行业低水平盲目发展。 14第二,加快推进技术进步与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建立能源资源技术支持体系,加紧研究开发影响未来能源资源发展方向的重大技术以及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最大限度实现高耗能产品在省内的加工升值,实现优势资源的高水平开发利用。第三,加快矿产资源整合整顿,提高资源整合水平,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第四,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生产要素聚集。要根据云南省矿产资源状况和目前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依托优势资源,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第五,加快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绿色生物加工业,努力实现生物资源无废弃开发利用。第六,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企业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高效循环。第七,充分利用两个市场,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当前要特别鼓励云南省的大型企业集团到周边国家开发铁矿石资源、铜矿及铅土矿资源,以满足云南省的钢铁、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对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15

  参考文献:

  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发达地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批准号:05XBKSOO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厉以宁:《让贫困地区由漏斗变成蓄水塘》,来源:《北京日报》2005-9-19

  3 林毅夫:《放弃赶超战略着力公平社会》,来源:人民网2005-8-9

  4 王长征、刘毅:《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综述》,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第3期

  5 章铮:《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载《环境保护》1997年第9期

  6 金碚:《实现工业竞争力来源的转变》,载《人民日报》2005年07月30日 第七版

  7 兰德尔《资源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55页。

  8 《十一五:共富诉求由整套制度推动》,新京报2005年10月14日

  9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

  1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资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版

  11 《厉以宁回应吴敬琏:重型化是中国经济必经阶段》,载《北京晨报》2004年12月14日

  12 《吴敬琏:重化工业化有悖国情》,来源: 和讯网-《财经》杂志2005年06月28日

  13 王学仁:《走特色农业之路建绿色经济强省》,《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6日第6版

  14 徐荣凯:《提高认识系统推进努力建设云南节约型社会》,载《社会主义论坛》第9期2005年。

  15 刘绍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云南节约型工业发展》,来源:云南日报网 2005年09月06日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文章仅供学术交流,文中包含的立场、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所持,不代表人民网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