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新先锋”的青春足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06:20 中国青年报

  宫俊卿 李连军

  济钢50万元重奖青年科技创新能手张红瑞!

  这在济钢,在全国冶金行业引起了很大震动。

  张红瑞,年龄35岁,身高不到1.70米。济南钢铁总公司自动化部工程师。

  15年来,他在自动化控制编程领域里,默默耕耘,攻克了数不清的技术难关,让无数个生产岗位摆脱了人工操作,实现了智能控制,提高了生产运行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尤其在济钢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他的成果又有新的延伸和发展,对于解决企业节能降耗与产量提高之间的矛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缓解国家资源能源紧张状况、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努力是因为珍惜这份工作

  1970年,张红瑞出生在陕西一个农民家庭,家中有6个兄弟姐妹。1990年,从吉林电专自动化仪表专业毕业后,张红瑞被分配到了济钢自动化部仪表车间。儿时关于贫穷的一切记忆,都已沉淀在他的心灵深处。他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而失去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于是,张红瑞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

  也就是在那时,当时连486电脑开关机都要别人教的张红瑞,敏锐地感觉到自动化控制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必将会由模拟全面转向数字,而数控技术的关键就在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电脑上。

  从1990年至1995年,张红瑞以初中中专的起点,完全靠自学拿到了计算机和英语两个专业的自学考试文凭,并熟练掌握了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还用汇编语言编制了能自动清除多种计算机病毒的程序。

  当张红瑞超越模拟,向数字程控迈进时,如何将简单的数字控制转换为全自动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大胆设想跃然而上他的脑海。为此,他又参加了各种专业培训学习,熟练掌握了多种PLC控制器、DCS集散系统、智能单回路控制器、智能测控仪表等的原理及使用。

  为了把理论基础和实践相结合,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日子里,无论是干放电缆的力气活儿,还是打眼、穿孔、安仪表的琐碎活儿,张红瑞都一丝不苟。在长期的实践中,张红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为对现场情况熟悉,对操作情况了解,所以,由他设计的控制程序最安全可靠,也最便于操作,深受岗位人员的欢迎。

  1995年,济钢小方坯自动控制改造工程,张红瑞第一次独立承担科研项目。

  “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宽容失误”,领导的信任给了张红瑞极大的鼓舞。为了让工艺改造后更加符合一线工人操作,为一线职工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更符合实际工作要求,张红瑞与一线炼钢工人共同生活,共同工作,深入了解一线工人的操作习惯和对工艺的改进要求,他拜炼钢工人为师,仔细学习、熟悉工艺流程和设备功能、参数,然后结合公司对工艺的要求,展开自动控制程序开发。在计算机还是586的时代,张红瑞第一次编写出了自己的控制程序,成功完成了济钢小方坯自动控制改造工程。

  此后,张红瑞又先后参与编制了中板加热炉、中厚板加热炉的控制程序,完成了3号球团竖炉从上料、布料、排料到储运线的自动控制编程,使整条生产线实现了自动连锁运行。

  在他的努力下,济钢所有生产线都从原始的人工操作实现了自动智能控制,改善了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济钢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板材精品基地”作出了突出贡献,张红瑞也因此被誉为济钢程控技术的“数字尖兵”。

  拼命工作是为了追求人生更大快乐

  一个个令人羡慕的成绩的取得,渐渐让张红瑞走出了“怕下岗丢掉饭碗”的“小我”,他开始主动、乐观地将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到济钢的“大发展”中来,融入到一个更高层面的追求上来。

  2003年,济钢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坚持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出发,与国外技术专家合力开始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项目的研制开发,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套以低热值混合煤气为燃料成功运行的发电机组,也是济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志性工程。

  项目研发成功后,计划年发电量9.9亿千瓦时,可解决济钢总用电量的三分之一,每年可节省标准煤约25万吨,年减少煤气放散量(消耗混合煤气量)12.4亿立方米,年外供电量7.4亿千瓦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

  在开发过程中,项目组遇到了混合燃气热值与压力的调节相互影响和由燃油启动燃机不能平稳控制的难题。

  帮助建设的外国专家认为济钢无法自主破解这两大难题,张口要价百万美元出售这项技术!

  如果花钱买外国的技术,价钱高不说,将来的维护等也将受制于人。济钢领导毅然决定自主开发。这一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张红瑞肩上。

  张红瑞说:“那时不论是在上下班途中,还是躺在床上,满脑子全是各种数据、曲线。有时凌晨三四点钟了,脑间突然闪现一条控制思路,便马上爬起来,把它记录下来。”

  经过近1年的试验、修改、再试验,张红瑞终于完成了煤气混合站的高精度控制这一技术难题的攻关任务,成功开发出了具有济钢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混合智能模型控制系统。

  这一技术成果为济钢节约引进开发费用740多万元,年创经济效益1107万元!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很大推广价值。

  积极的工作态度酝酿奇迹

  问及张红瑞的成功经验时,他列出一个公式:成功=态度+机遇+勇气。

  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人生,张红瑞始终坚信“态度决定一切”。他对工作的态度很简单,就是“把事情做好”。

  “为了把事情做好,张红瑞没少撞树!”张红瑞的一个同事这样说。“撞树”是因为张红瑞走路的时候也在思考问题,常常忽视了前面的障碍物。

  有一次在过铁路时,禁行横杆已经落下了,张红瑞还没有意识到,要不是身边同事及时拉住他,他也许会毫不察觉地和火车来一次“亲密接触”。

  济钢工程中心二班班长李忠就曾目睹张红瑞骑着自行车往电线杆上撞。

  在同事们眼里,张红瑞是“能人”。“干不了的活儿交给张红瑞”成了工友们的一句口头禅,而张红瑞也从不负众望,“没把一个活儿掉到地上”。

  有一次,三炼钢的风机仪表出现了故障,时值冬天,在户外检修一阵就得跑回房间烤烤火。下晚班时,还没有修好。张红瑞对一起负责维修的工程中心一班班长王露说:“你把工具留下先走吧。”后来王露才知道,张红瑞几乎熬了一个通宵才将故障彻底排除。

  张红瑞不仅赢得了同事的赞扬,连外国专家也佩服得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济钢一项制氧机工程中,从瑞士进口的空压机出现故障,来济钢跟踪技术服务的外方专家怎么也调试不好。为了不耽误工程整体进度,总公司领导调来张红瑞,鼓励他大胆尝试。

  面对资历颇深、技术全能的外国专家和成套的进口设备,张红瑞有点犹豫,“连外国专家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东西,我能行吗?”而现场的外国专家,也似乎没把眼前这位个子矮矮的“济钢工人”放在眼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要看好戏的神情。

  张红瑞决定放手一搏!他顺着工艺流程一个螺丝一个螺丝地检查,一个仪表一个仪表地测试,问题一项项被排除,张红瑞顺利完成了关键参数的调试任务,保证了制氧机的按期投产。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这位外国专家放心地把所有技术指标和工艺技术交给了张红瑞。

  在家庭和事业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1999年12月,张红瑞和来自山东临沂的姑娘段元菊步入了婚姻殿堂。美好的生活掀开新的一页,可命运却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和张红瑞没完没了地开着玩笑。

  2000年5月,张红瑞的母亲被查出癌症晚期。此时他正在废寝忘食地为济钢中厚板厂的尽快达产达效忙碌着……

  2000年7月,母亲撒手人世。张红瑞只是在工程现场的电话机旁与弥留之际的母亲通了最后一次电话。工程结束后,张红瑞赶回老家,一进家门就嚎啕大哭。

  2000年12月25日,张红瑞的孩子出生了,但工程比妻子和孩子更需要自己,张红瑞把襁褓中的孩子和产后不久的妻子托付给岳父、岳母,自己又回到了工程现场。

  同年12月27日,就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张红瑞的父亲也因病离开了人间。工程完工后,张红瑞带着对父母的深深愧疚,回到了老家。跪在父母的坟前,张红瑞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

  为了照顾孩子和这个再也经不起任何打击的家,妻子干脆辞掉了自己的临时工作,专心打理家务。

  “我特别喜欢看着他在单位干好活回家后兴高采烈地样子,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只有拼命的工作才能让他心里好受些。”妻子给了张红瑞莫大的鼓舞和动力。

  有一次,妻子和红瑞聊天时说,人家的爸爸都去接孩子,你却从来不去。5岁的孩子抢过话说:“妈妈你错了,爸爸接过我两次呢!”

  两次?是!孩子从进幼儿园自己只接过孩子两次!仅有的两次,成为孩子温暖、自豪的回忆。

  张红瑞把对父母、妻儿的愧疚,默默化作对企业、对国家的一片赤诚,夜以继日地学习、工作、创新。他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成就,成了他对家人最好的报答。

  抱着感恩的心工作和生活

  张红瑞是一个开朗的人,说话的时候脸上总保持着微笑,他始终抱着感恩的心态去工作,去学习,去生活。

  憨厚的张红瑞坚持认为,命运很青睐自己,给了自己这么好的单位,这么好的同事,这么好的家庭,现在又给了自己这么高的荣誉。

  张红瑞说,是济钢这个大家庭为他提供了如此优越的工作、学习环境,让他有的放矢,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他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在为公司开发研究系列软件程序的同时体现出来的。

  张红瑞说,济钢公司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宽容失误的政策,为员工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创造了宽松的良好环境,公司领导对科技和创新的高度重视,鼓励、支持创新的卓识,更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张红瑞说,15年来同事们对他的关心和帮助,是他生命中弥足珍贵的一笔财富。张红瑞将这份感激之情化作了工作的动力和对同事的真诚、友好。他对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从不保守,并把多年积累的材料编制成软件,供同事们共享。班上哪位同事有问题,他都会放下手上的工作,先去帮助别人。近年来,由他带出的10多名新同志,如今都已成为业务上的骨干。

  团济南市委书记张伟说:“张红瑞的事迹具有新时期济南青年鲜明的时代特征,集中体现着自强不息、知难而进、发奋图强、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敬业意识;甘于清贫、不计得失的奉献情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