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学应对 共创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07:30 红网-湖南日报

  新华社记者 孙承斌 张旭东 田雨 顾瑞珍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应对挑战、战胜危机的历史。

  近年来,地震、水旱灾害、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考验着党和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新年伊始,国务院公开发布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编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举措

  有没有危机意识,能不能有效应对危机,是检验一个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六大告诫全党:一定要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事故灾难接连不断。全面、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领域暴露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迫切要求。

  历史不会忘记2003年的那个春天———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疫情初发阶段,应急准备不充分,信息渠道不畅通,暴露出我国在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方面机制的缺陷。面对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果断措施,紧急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冷静,科学应对,防治非典的被动局面逐步得到扭转。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国务院在安排2004年工作时,把加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作出了部署;

  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

  2005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200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原则同意国务院关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报告;

  2005年4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

  2005年5至6月,国务院印发四大类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预案和省级总体应急预案也相继发布;

  至此,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在处置各种危机的实践中,党和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人们不会忘记,在防治非典的那些日子里,哪里最危险,哪里疫情最严重,哪里就出现中央领导同志的身影……

  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将防治非典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防治非典工作才取得最终胜利。非典过后的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团结一致,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组织动员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靠科学、抗击非典,终于有效遏制了疫情。我们取得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针对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多发的严峻局面,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多次研究,部署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要从健全法律法规、改革体制机制、完善经济政策、增加安全投入、严格责任管理着眼,建立源头治本、政策治本的长效机制。2005年9月3日,国务院及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并要求严查矿难背后的腐败问题。

  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央和地方狠抓应急管理,整合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事故抢险救灾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各项工作全面落到实处

  如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这凝结着多年来党和国家在执政治国实践中应对各类危机成功经验和智慧。一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各级政府将根据预案,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时启动相关应急机制,确保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应急预案的落实,关键在抓基层,抓重点,抓薄弱环节,抓组织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后,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和工作要做。

  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的试金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据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