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母代儿走路 12年含辛茹苦推儿走进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3:07 乌鲁木齐晚报

  (都市消费晨报记者 秦金俐)

  “妈妈,累吗?”“妈妈,你的汗把衣服都打湿了!”……每当孙新苏听到儿子李坚说这些话时,心里便会暖洋洋的,一天的疲劳在儿子的关注中顿时烟消云散。

  李坚,今年20岁,目前是新疆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但他已在轮椅上坐

了12年了。

  12年里,孙新苏推着轮椅把儿子从小学一年级的教室推进了大学课堂。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孙新苏就是儿子的脚,她用自己的脚成就着儿子的未来。

  1月9日,记者在乌市北园春社区孙新苏的家里见到母子俩。李坚刚刚放寒假,他坐在沙发上翻看着一本科技杂志,母亲孙新苏正在忙着洗衣服。

  见到记者,李坚只是抬头看了一下,又低下头继续看杂志。孙新苏见状忙解释说:“别见怪,李坚见了陌生人不太爱说话。”记者看到,李坚皮肤白皙,戴着副眼镜。他端坐在沙发上,耷拉在沙发边上的双腿因纤细而使裤腿显得空荡荡的。孙新苏说,李坚的双腿从7岁开始几乎没长过,现在已经萎缩。

  孙新苏说,为了儿子,她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由于丈夫在乌鲁木齐北站工作,平时很忙,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照顾这个家。她曾经是一所中专学校的数学老师,但为了儿子上学,她毅然辞去工作,每天推着儿子上学放学,全心全意地照顾着瘫痪的儿子。由于太过操劳,51岁的孙新苏看上去满脸的疲倦,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

  她说:“儿子考上大学了,这么多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毕业后能找份满意的工作。”

  提起儿子的轮椅生活,孙新苏很伤感。她说:“没能让儿子像正常人那样站起来,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

  孙新苏说,因先天性脊柱裂,李坚出生三个半月后就被推上了手术台,7岁前共做了两次手术。李坚7岁那年,被第三次推进手术室,这一次孙新苏仍然和其他两次一样,在手术室外守了几个小时。她惴惴不安地在手术室外走来走去,对儿子能通过这次手术,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路充满了期待。

  当手术结束医生告诉她手术不成功后,她陷入深深的绝望。“儿子真的要一辈子生活在轮椅上了”,她梦到过几百次,但从来不愿相信的事终于发生了。她背着儿子大哭起来。

  儿子躺在病床上,看着母亲问:“妈妈,我好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走路了。”看着儿子充满期望的眼神,孙新苏强忍着泪轻轻地点了点头。她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儿子这个残酷的事实,儿子毕竟才7岁呀!

  直到出院后,李坚还是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走路,他开始不停地问:“妈妈,我怎么还不能走路,妈妈,我到底怎么了……”儿子的催问像针一样扎在孙新苏的心上,她告诉儿子:“李坚,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会用拐棍走路。”

  “妈妈,我要走路!”年幼的李坚一遍遍地哭喊,而这样的哭喊持续了一年。孙新苏心如刀绞,只能背着儿子无声地哭泣。

  1993年的秋天,李坚8岁了。孙新苏打算让儿子赶快上学,因为做手术已经耽误1年时间了。她推着儿子找到辖区内的一所小学,说明孩子情况后,被学校拒绝了。学校的一位校长告诉孙新苏:“你还是到残疾人学校去吧。”“我保证不会给学校添一点麻烦,有什么事都算我的。”孙新苏恳求,可校长始终没点头。

  之后,孙新苏又多次找到学校,但不管她怎么说,校长就是不同意。孙新苏说:“我当时急得大哭起来,差点就要给校长跪下了,但是被别的老师给拉住了,可校长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还是同一办公室的一位副校长实在看不过去,找来一年级的班主任宋老师,向她征求意见后,宋老师立即表示愿意接收李坚,并说会好好照顾他。在副校长和宋老师的关心下,李坚终于坐着轮椅走进了一年级教室。”

  “感谢宋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她!”虽然宋老师只带了他一年的班主任就调回内地,可李坚对她一直心存感激。

  上学了,孙新苏和儿子都特别高兴,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她和儿子都格外珍惜。

  “李坚,快起床,今天可是你第一天上学!”孙新苏早早就起来给儿子做好了饭,又照顾着儿子洗漱吃饭。之后,他将儿子背下楼放进轮椅里,推着他去了学校。

  孙新苏说,那天,她的心情格外好,比自己第一天上学还高兴。一路上,她禁不住哼起歌。离学校近20分钟的路程,她不到10分钟就到了。

  到了学校还不到9点,整个校园空无一人,教室锁着门。可是,孙新苏必须要在10点前赶到单位。“儿子,你就在教室门口等着,等会儿同学来了让他们把你抬到座位上。”孙新苏很内疚,摸了摸儿子的小脸后就离开了。

  中午一下班,孙新苏又急匆匆地赶到学校接儿子,回家简单吃完饭后又将儿子送回去,晚上再去接,每天都是如此。有时候去晚了,她看到儿子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教室外面等她,其他小朋友早就回家了。

  冬天,将儿子送到学校的时候天还黑着,她只好让儿子一个人呆在黑洞洞的教学楼里,晚上来接他时,看见儿子也是孤零零地坐在教学楼里等她。开始儿子害怕得不得了,后来慢慢习惯了。再后来,老师专门给孙新苏配了一把教室钥匙,这样,李坚就不用一个人在教室外面等了。

  最让孙新苏发愁的就是遇到下雪和下雨的天气。由于地面滑,加上轮椅前面的轮子小,推不动,她只好将轮椅向后倒,用大轮子推着走,这样一来重量明显增加了。她总是走一步滑一步,要多使1倍的力气,平时走20分钟的路要走40分钟。

  “要让儿子学会坚强!”这是接受事实后,孙新苏想的最多的问题。

  在儿子小学一年级放暑假时,孙新苏把儿子背到院子里,给他拿来一副双拐。她要让儿子学会自己“走路”。她不能背儿子一辈子,她要让儿子学会承受,学会长大。

  当李坚第一次见到双拐时,他不理会。孙新苏告诉他:“妈妈不能背你一辈子,你要学会自己上楼下楼。”最后,在孙新苏的一再坚持下,李坚终于拿起了双拐。

  一步、两步……突然一根拐滑了一下,儿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哇!”李坚大喊起来。“没事,没事,你自己挪过去撑着墙站起来,我们再试一次!”强忍着泪水,她缩回了准备扶起儿子的双手。

  训练十分辛苦,毅力、体力一样都不能少。

  “妈,我不走了行不行,太累了,胳膊好疼!”8岁的小李坚眼里满是祈求。“不行,走不完10圈不许回家!”孙新苏也发起“狠”来。小李坚一听犟劲也上来了。他觉得妈妈太狠心了。“不回就不回!”听了儿子的话,孙新苏扭头回家了,把儿子一个人晾在了院子里。

  见母亲自己走了,李坚大哭起来。孙新苏放慢脚步,好想转身抱起儿子,可是立即又被另一个想法制止了——“刚开始千万不能放弃!”过了好一会儿,敲门声响起,孙新苏打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坐在家门口喘着粗气,原来他自己爬上了二楼。

  “妈妈我错了,别生气,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会好好学走路的!”李坚哭着请孙新苏原谅,孙新苏一把将儿子紧紧抱在怀里,又激动又伤心地哭了起来。

  整整一个暑假,早上3个小时下午3个小时,没有一天间断过。李坚经常练得衣服上可以拧出水,身上到处是青紫和蹭破的皮。一个暑假下来,虽然她和儿子都被晒得黝黑,可终于,双腿不能撑地的李坚不仅能拄着双拐走路,还能上楼了,这让孙新苏兴奋了好久,也让她从阴霾中走了出来,看到了希望。

  虽然学会了用双拐,但孙新苏从来不让儿子上学用,因为她怕学校孩子多,不小心双拐会伤到儿子。

  虽然从小残疾,可李坚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1998年上小学5年级时,他在全国少工委“好少年”评选中获“第5届千名好少年、好儿童勇敢奖”。2000年、2002年分获第六、第八届“中国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三等奖和一等奖,还曾获得第三届“宋庆龄基金会”奖学金。

  1999年李坚小学毕业后,孙新苏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这是一件太艰苦的事。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辞去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儿子。

  失去工作后,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加上李坚的妹妹,一家四口全靠丈夫一个月不到1000元的工资生活。“儿子,你和别人不同,你一定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行!”孙新苏一直这样鼓励儿子。

  李坚一直格外懂事,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校,别的同学上体育课,李坚会坐在教室里认真写作业。从小学到高中,他的成绩一直让父母感到骄傲。

  但也有让孙新苏生气的时候。高三最后一学期了,一次儿子跟同学出去玩,孙新苏知道后非常生气,儿子回家后,她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都什么时候了还玩,想不想考大学了!”看到母亲如此生气,李坚什么也没说,但此后,他再也没跟同学一起出去玩过。

  李坚好学,爱看书,每年暑假和节假日只要有空,孙新苏就推着儿子去书店、博物馆,还去登红山、逛公园。别人孩子有的,她也想尽方法让李坚拥有。

  2005年,李坚面临高考。头一天晚上,孙新苏没让儿子看太久的书,早早让他睡觉了。但那一夜,她翻来覆去一晚上没睡。

  6月7日一早,她推着儿子出了门。“儿子,笔带了吗,想不想上厕所?”虽然孙新苏尽量使自己看起来很平静,但她的心紧张得“咚咚”地猛跳。

  当天,孙新苏将李坚推到考场外,然后由李坚的同学将他推进考场。她和一大群家长在外面等着,但自始至终她没有和别的家长说一句话,她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树阴下,不停地搓着冰凉的手。“儿子,你一定要考好,你知道妈妈心里有多着急吗?”她不停地自言自语。

  “这是我一生中度过的最紧张的3天。”孙新苏告诉记者。当孙新苏看到儿子出了考场后面露沮丧,她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儿子告诉她,发挥得不是很好。孙新苏没有说什么,推着儿子向家走去。

  估分时,李坚估了495分。在填报志愿时,李坚采纳了孙新苏的建议,选择了离外婆家较近的新疆大学,以便母亲照顾他。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孙新苏一家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考分的公布。

  过线了。全家人欢欣鼓舞,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多久,李坚收到了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被新疆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了。第二天,孙新苏头一回睡了个懒觉。她太累了,这一觉睡去了12年的疲劳。

  2005年8月27日,孙新苏迈着轻快的脚步推着儿子走进了大学校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