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造的火花缘何熄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5:3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11日电(记者邹声文、卫敏丽)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期间,当自主创新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时,有一种反差更加发人深省、催人反思——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举世公认——我们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时至今日,我国每年都会有中学生摘得多个学科的奥赛金奖。

  但是,我们也必须面对这样尴尬的现实——自近代以来,在影响人类社会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中,难得看见中国人的身影,每年都有人为中国本土没有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扼腕痛惜,为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而痛声疾呼。

  创造的火花缘何熄灭?如何点燃每一个人的创造激情、培育整个社会的创新精神?这些,都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功利思想何时远离科学精神?

  “发明创造并非出自功利的目的,不是为国争光,不是多拿奖金,而是源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一种忘我的投入,源于孜孜不倦、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教授说,“可是目前一些现象表明,功利思想经常会玷污科学精神。”

  杨东平说,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他们的选择往往是迫于家庭、社会、舆论等方面压力。“有些人在十八九岁时,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不了解,但随着逐渐成熟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然而在大学里调换专业会面临许多困难。”

  “现在学校之间实力的比拼看论文,教师职称评定靠论文发表的规格和数量,这样一种‘大跃进’似的风气怎么可能让教师安下心来好好搞教学?教出来的本科生、研究生又怎么能够迎接自主创新的挑战?”北京师范大学一名教授忧心忡忡地说。

  “我的导师现在带了100多个研究生,而且他还要搞科研,还要管理自己的公司,我真想像不出他有多么旺盛的精力。”北京某高校无线通信专业硕士研究生小梁说,“同学中也有不好好读书的,主要精力用在打工赚钱上。”

  “我的许多研究生同学因为想出国,往往会选择一个有把握的专业。但出去以后,马上就会换成好找工作的专业,即使没换成,毕业后也会从事其他行业。”现在一家外企工作的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不喜欢本专业,怎么会把主要精力用来钻研专业上的问题呢?”

  科研管理能否走出“行政化”“简单化”的误区?

  说起我国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一位原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后应聘回国担任某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的学者感到十分无奈:“我回国快一年了,科研上没有做出什么成果,因为杂事太多。不到一年,我就向上面打了几十个各种各样的报告。”

  同样的话题,也让北京大学一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感触良多:“我大半时间都用来跑项目、弄经费了,虽然自己也觉得这样不行,但身不由己。”

  其实,两位科学家面临的是同样的困扰:科研管理“行政化”倾向。

  “特别是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经常是一项研究计划刚刚开始,经费都可能没有到位,上面就要来搞检查、听汇报。其实就大多数科学家来说,只要有科研条件,都会拼命干活的。科研管理部门应该改变这种‘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北京大学这位教授说。

  此外,科研管理上简单的“量化”管理方式也受到质疑。以科研论文为例,虽然我国的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已进入前5位,但论文质量却不容乐观:1993年至2003年,世界各学科领域按照作者统计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中,前20名没有中国学者,前100名仅有2人,前1000名仅有14人。

  “过分强调发表论文的数量,致使相当多的科技人员急功近利,避开挑战性强的课题,选择容易的东西研究,不作长远打算。”著名人才问题专家王通讯说。

  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沈群红指出,现有的企业评价往往比较强调各项直接经济指标,而对企业新产品的技术含量、市场占有率及其成长性等很少关心。“建议有关方面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绩效的重要评价因素,进而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

  谁来为孩子的创造力松绑?

  挥之不去的应试教育之风,使无数孩子的童年远离了快乐。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学前教育小学化,过分强调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具体收获’。”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学前教育专家说,“本来是快乐的学习、玩耍,却变成了许多孩子痛苦记忆的开始。”

  “当然也有一些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但不幸的是,上小学以后,这些孩子多半还得面对分数至上的教育方式,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还不如‘应试型’幼儿园上来的孩子好。”这位专家指出,“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脱节,使学前教育面临很大的困扰。”

  作为学生家长,于玲女士对应试教育模式感触颇深:“目前的教育模式束缚了孩子创造力的发挥。孩子从小参加各类考试,就知道有一个正确答案,却没有学会如何去发现学习的乐趣、探索的乐趣。”

  在于玲看来,扼杀学生创造力的一个突出例子是高考作文。“写作文本来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但目前的作文训练却让人觉得很没劲:老师按照一定的套路进行应试训练,甚至还让学生背诵好多范文,以便考试时‘照葫芦画瓢’。”

  “不仅中小学教育阶段如此,就是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也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我所在的医学专业为例,学生课程多、考试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邵建永说。

  “只要全社会的眼睛还是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盯着名牌大学,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那么,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就只能是一个遥遥无期的目标。”一位在基层从事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20多年的老校长说。(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