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唐安华:捐红军手迹拒吃低保(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04:52 重庆晚报

  

唐安华:捐红军手迹拒吃低保(图文)

  唐安华讲起当年的事情非常激动

  新闻回放

  1935年2月27日,贵州土城战役打响。7名负伤红军战士被送往江津四面山林海三社唐家。时年8岁的唐安华与父亲唐树田冒着生命危险,无偿救助他们60余天。伤愈离开时,7名红军留下5页书面证明。

  去年8月,经过两代人收藏、曾被秘密搁置厨房夹壁、烟囱缝中长达70年的手迹终于现身。经专家考证,从历史与军事角度讲,该手迹是全国罕见的历史珍品。11月1日,78岁的唐安华亲自将手迹无偿捐献给国家三峡博物馆。

  现场报道

  记者昨日见到唐安华时,他正在家中烤火。老人视力不济,双耳基本失聪,面部肌肉不停抽动,与人沟通极其困难。但是,他谈起当初依然十分激动。

  “如果那些红军伤员还在的话,多想在晚年和他们叙叙旧啊!”老人说,他对无偿捐献手迹从未后悔过,“只是有时很想再摸摸它。”

  本报的连续报道,不但帮唐找到了7名红军伤员之一吴贞和的儿子吴炳银,元旦前后,当地政府还将他纳入慰问对象中,多次劝说他与老伴享受低保。“但我决不以救助红军作为给政府讲条件的筹码!”

  儿子唐文祥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老人喜欢一个人默默坐在火堆前,有时半天不说一句话。更多的时候,他给儿孙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述当年如何救红军的事。“谁都看得出来,他很想念当年的红军伤员。”

  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邓又平表示,老人捐赠的红军手迹有望申报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据了解,该手迹作为红军长征土城战役的重要物证,不仅反映了战役状况和著名红军将领陈赓、杨德志在该战役后的活动,还生动地记录了军民鱼水情。此外,它是同类事件中记述详尽、留存有序的珍贵文献,为研究红军在重庆地区活动发挥了重大作用。“能将这么珍贵的历史文献无偿献给国家,这位老农表现的淳朴情怀和高尚风格让人钦佩。”

  人物声音

  国难当头,救助红军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我只是做了份内的事。

  记者董亿/文罗川/图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