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 市级部门亮新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05:26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市经济委员会

  访谈对象:市经济委员会主任戴晓明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乡一体化

  “突出工业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市经济委员会主任戴晓明对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题:加快工业发展,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据戴晓明介绍,今年全市抓工业工作的具体指导思想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我市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基地,按照市委“加快产业发展年”的要求,以项目为核心,全面抓落实,努力实现工业新跨越。

  关键词: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

  据戴晓明介绍,目前,我市已筛选出72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和54户有技改项目的大企业、大集团,总投资近700亿元。这批项目的建成投产对我市完成“十一五”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我市的具体情况,将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将英特尔二期、中芯国际、友尼森、亚东水泥等一批项目纳入全市重大项目调度管理,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进程中的规划、土地、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全年力争开工和加快建设1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194个,完成投资200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45个,完成投资100亿元。同时,积极搭建企业与金融部门对接的有效平台,对那些有市场、有信誉、有发展潜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要组织专门的推介会,帮助企业获得贷款支持,解决资金不足。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在原地进行技术改造,对新上项目给予政策优惠。

  关键词:中小企业

  戴晓明称,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将以重大产业化项目和产业集群为主体,确定300家微小企业予以帮扶,使他们尽快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充分发挥担保公司和区(市)县联合担保的作用,加强项目评估论证,简化手续,降低费用,力争担保额达到20亿元以上,使一大批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同时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开展企业红名单和黑名单试点,规范信用行为,改善金融环境。

  关键词:工业招商引资

  “充分利用将于今年6月在云南举办的泛珠三角地区经贸洽谈会和11月在我市举办的欧洽会,力争在这些重大活动中取得工业对外合作和招商引资的新突破。”戴晓明介绍称,今年全市将加强产业深度分析和市场分析,继续坚持以商招商、上门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围绕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抓好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商。采用市与区(市)县联动、政策优惠、拼盘补助、银团贷款等办法,引进一批特别重大的项目,力争在光电显示、光伏产业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建立欧洲工业园,让欧洲一批中小企业进入我市集中发展。

  关键词:工业载体

  在工业发展载体建设方面,戴晓明称,将进一步加强规划,完成所有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详规,凡新上项目一律进集中发展区。强化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蛟龙模式,研究其他新的融资渠道,引进更多有实力的企业从事工业房地产开发和自主招商引资。强化产业布局和投资密度的刚性执行。通过统筹协调,使我市工业发展区呈现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崭新格局。

  关键词:保障体系

  作为发展工业的外部环境,我市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全力缓解包括能源、物流等发展瓶颈。戴晓明表示,将建立确保工业运行的应急处置机制,特别是枯水期保重点、保安全的电力应急方案。全力加快全市电网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规划110KV变电站56座、35KV变电站25座,要采用区(市)县政府无偿提供土地、电力部门贷款建设、市上贴息的办法,力争2-3年完成。同时加强工业经济的预警预测,准确分析其运行态势,深入分析影响我市经济运行的能源、资金、运输、土地等重大问题,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增长。本报记者钟文摄影张全能

  市建设委员会

  访谈对象:市建设委员会主任翁大伟

  实现“三新”目标统筹城乡建设

  市建设委员会主任翁大伟说,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市建委将以“重点镇新面貌、村庄新变化、新居工程新进展”为目标,抓好工作。

  关键词:重点镇新面貌

  积极延伸城市功能,实现重点镇建设新面貌。首先加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特色培育力度。指导各镇加大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治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不低于三级排放标准;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上,做到区域统筹、资源共享。

  其次,完善城镇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城镇建设资金。加大对优先镇的资金支持,健全优先镇投融资平台,拓展多元化多方位的投融资渠道;积极牵线搭桥和服务。

  另外,开展城市化管理体制试点,引导城镇管理体制向小城市快速转轨。2006年,以“城市管理的标准及效果与县城相同,管理机制和方式与县城有别”的基本思路,在淮口、新繁、城厢三个优先发展镇开展建立城市化管理体制的试点。

  关键词:村庄新变化

  今年将按照规划启动2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村庄整治工作;到2010年,县城、重点镇镇域的村庄整治完成100%;到2015年,二圈层农村区域村庄整治完成100%,三圈层农村区域村庄整治完成80%以上。

  首先要建改结合,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新建居住社区与旧村落改造相结合,根据不同地方的产业发展程度、客观自然条件、农民意愿,予以分类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支持和指导现有村落和已撤销建制的场镇,按照规划布局和我市新农村建设标准对环境、设施以及住宅等建筑实施综合整治,整治成为新型农村居住社区,吸引附近农民进入居住。同时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配合相关部门、协调区(市)县建设局,组织人员深入今年启动新农村建设的200个村庄现场,以实现新农村“六化一配套”——道路硬化、公共场所绿化、路灯亮化、河道沟渠净化、社区洁化、环境美化、公共设施配套。此外还要因地制宜,突出新农村地方特色。

  关键词:新居工程新进展

  加强协调和服务,推进新居工程的建设步伐。中心城区和各地新居工程项目的报建费均实行缓交,项目报建管理均进入绿色通道。力争2006年中心城区新居工程完成3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在30亿元以上;郊区(市)县和30个重点镇新居工程完成13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10亿元以上。

  搞好配套工程,完善新居工程小区功能。由市新居工程办公室牵头协调,在中心城区完成新居工程年度建设任务的同时,按照城市居住小区的标准,同步实施新居工程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

  创新体制,确保新居工程小区内的居民安居乐业。根据大城市聚集形态的发展趋势,和有关部门一道,对新居工程尽量提高聚集度进行研究论证,引导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居工程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由多层建筑向小高层过渡,由此增加的建筑结构成本通过土地集约利用产生的效益消化。协调落实农民入住新居工程后免费提供十年物业管理费的问题(一是将物管费列入土地成本,从土地收益中解决;二是从配建的经营性建筑的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予以补助),以利于农村社区管理向城市社区管理转变的顺利过渡。协调落实新居工程的配套政策,指导各地用好用活经营性建筑。本报记者袁弘摄影陶志民

  市国土资源局

  访谈对象: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仆

  科学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为我们“勾勒”出了市国土局在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中的一幅崭新“蓝图”:以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坚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并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提高土地开发整理水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也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摆在首位。与此同时,要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土地管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推动农民集中居住

  核心提示:土地整理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三个集中”的重要推动力。市国土局今年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把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刘仆:在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过程中,将会有大量农民需要拆迁和安置补偿。因此,如何解决好农民的居住问题,推动农民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成为我们今年要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应让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农民,在县城和重点镇直接集中居住,其住房要按城市化的标准来规划、设计和修建。另一方面,对一部分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他们的居住要向中心村逐步集中居住,住房的建设应从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优化配置向每寸土地要“效益”

  核心提示:配置土地资源、筹措发展建设资金是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坚强后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让每一寸土地发挥效益,显得格外重要。市国土局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深化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产营运工作,积极筹措发展建设资金。

  刘仆: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着眼长远目标,使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具有前瞻性。同时,我们要根据规划和市场实际需求,向空中要资源,向规划设计指标要效益,鼓励发展高层建筑,充分挖掘城市空间资源,实现节约用地和城市土地资产有效增值。

  在筹措发展建设资金方面,我们要科学合理调整供地结构,制定适宜的招拍挂出让供地计划,合理规划出让地块规模,既吸引大的开发商,又促进中小房地产开发商发展壮大,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在沿海发达城市和境外开展地产推介活动,吸引全国和境外的投资者到成都投资发展。

  保障用地推动产业发展年工作

  核心提示:工业发展需要用地空间,在今年“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中,市国土局要用好用活政策,确保重点项目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用地,同时,要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提高产业项目集约用地水平,促进集约节约用地。

  刘仆:80万吨乙烯、一汽汽车、集装箱物流、重大交通枢纽……这些都是我市“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中的重大项目。我们要做好产业发展的“后勤”工作,为其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同时,积极为区(市)县提供产业化项目用地服务,提高建设用地报征效率。实习记者李凌翌本报记者康庆摄影杨永赤

  市教育局

  访谈对象:市教育局局长杨伟

  八项措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建设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离不开教育的大力发展。市教育局局长杨伟表示,去年,我市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今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重点采取八项措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优质均衡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农村义务教育全免杂费

  今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按全市现有农村初中生20.1万、小学生44.5万测算,若按现行标准免杂费,全市共需资金1.26亿元。目前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将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执行。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按照规划,明年我市需完成400多所农村中小学的建设任务,科学调整全市农村学校布局,整体优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预计到今年8月底,将有300所学校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2007年春节前,有400所学校交付使用。我们还将坚持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今年除标准化建设资金外,还计划市本级向区(市)县转移支付教育经费9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5%。

  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我市90%左右中心校以上的学校已实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市将在今年完成“校校通”工程。我市还将加强网校建设,使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农村辐射,不仅通过网校让农村学生接受城市教师的同步教学指导,也依托网校加强农村师资培训。

  大力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今年市本级将新增师资培训经费180万元,培养150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并确保其较长时间内在本校任教,同时提高农村学校校长素质。对学历提升达标的教师,市教育局将给予每人600元的奖励。我们还将组织城区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师送教下乡,坚持城市反哺农村。

  继续实施帮困助学工程

  2005—2006学年,市本级安排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专项资金3748万元,使有学习能力的适龄儿童、少年100%入学,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同时还安排高中阶段“政府助学金”1000万元,其中,用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读中等职业教育的学费补助700万元,资助5000名学生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转移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手拉手”促进共同进步

  每所城市学校结对一所农村学校,城乡学校每学期互派干部、教师到结对学校服务。组织城乡学校的学生每年不少于一次的定期交流学习。每名城市学生结对一名农村学生,互相学习,促进共同进步。

  实施教育强乡(镇)工程

  从全民受教育状况和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六个方面加强建设,使乡(镇)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得到快速、协调发展。今年底计划建成35个市级教育强乡(镇)。

  实施农民教育与培训工程

  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普通中小学共同参与,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突出培训后的就业工作。计划今年转移农村新增劳动力3万人,转移失地农民1万人。本报记者周波摄影陶志民

  市卫生局

  访谈对象:市卫生局局长周光荣

  以“均衡发展”促“服务公平”

  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如何完善?农村卫生改革如何深化和推进?……2006年伊始,这一系列问题就摆在了市卫生局局长周光荣的案前。“十一五”开局之年,按照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市卫生局以发展的目光来定位成都卫生事业的发展,确定了“三加大”、“两加强”的思路,即加大卫生投入,增加卫生资源;加大卫生改革力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大卫生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

  立题:战略性规划成都卫生事业

  “看病贵、看病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匀导致的,尤其是优良资源。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成都,就要坚决破除城乡卫生二元体制的障碍!”欲破必先立。记者在周光荣的手稿中看到,仅对成都卫生事业的调研就涉及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乡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健康教育、城乡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城乡卫生人才一体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并将拟定12个专题逐一进行研究,以我市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为龙头,战略性地来规划成都卫生事业。

  破题:农村城市卫生均衡发展

  如何打破二元体制、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周光荣对此胸有成竹。

  2004—2005年间,我市争取到的中央、省、市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达8784万元。我市将继续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推进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改革,对建制乡镇卫生院实行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收支两条线,进行规范化建设,对非建制乡镇卫生院则采取改、转、股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业务、技术、药品、人员、经费、行政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加对参合农民的统筹补助,降低乡镇卫生院住院报账“门槛”;加强农村人才建设,推进农村卫技人员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夯实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在城市,则搭建起医院(专科医院)、社区的两级城市医疗服务构架。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二医院、市三医院、市六医院、成铁中心医院为基础并联合区域内市、区、工矿、民营等医院组建医疗集团,形成5个医疗中心,在中心城区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五城区及高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14个区(市)县的城镇所在地,则按照每3-5万人口或每个街道办事处举办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则,今年完成机构设置规划和中心建设。

  目标:最终实现卫生服务公平

  周光荣充满希望地说,到2010年,我市将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医疗服务程度基本一致、城乡人均占有医疗资源、设备、信息资源基本一致、城乡同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相当、城乡同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待遇基本相同、建制乡镇卫生院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的良性机制,初步构建医疗卫生服务于“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最终将实现农村与城市在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人才培养、公共卫生网络、妇幼保健水平、基本医疗保障程度、办医条件、医疗质量、医疗设备设施及经费投入、医师水平、信息化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服务内涵完全接轨,以卫生均衡发展达到卫生服务公平的目的。本报记者王眉灵摄影杨永赤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访谈对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小新

  切实做好统筹城乡就业社保

  谈到统筹推进我市城乡就业社保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小新表示要坚持“四个必须”:必须把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必须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和发展起点上,准确把握城乡就业社保工作在城乡统筹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紧紧抓住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等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必须认真解决城乡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打造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先进

  据悉,今年各区(市)县要将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促进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要制定就业配套规划,夯实社区就业工作基础,完善社区运行机制,在“六本账”、“六个清”的落实上下功夫。各区(市)县还要着力打造2-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先进典型,从小区规划、配套建设、居住环境、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软硬件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健康发展。

  全面推行就业实名制

  开展就业实名制,是我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新办法。根据安排部署,今年中心城区要完成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的调查登记,建立城乡劳动者电子信息档案。据李小新介绍,我市还将建立城乡劳动力资源统计普查、就业失业动态管理、困难群体就业援助、促进就业补贴等就业制度体系。各区(市)县要集中开展入户调查、统计,建立失业人员基本状况数据库,通过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进”、“出”数据库的动态信息,实现对劳动力就业的跟踪服务和管理。

  失地无业农民纳入失业保险

  把符合条件的失地无业农民纳入失业保险范围,这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失业保险工作的重点。

  要认真做好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政府补贴资金的预算安排工作,尤其要对“一类人员”政府补贴资金实行封闭运行,确保专款专用。要实施新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将新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社会保险体系。要借鉴高新区和郫县、新都等区(市)县提高征地农转非二、三类人员参保比例的做法,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实现“新人养老人”的目标。

  促进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稳定

  为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贯彻实施市政府《成都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暂行规定》,推行《成都市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标准》,完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和稽核力度;要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管理模式,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李小新还表示,我市拟对综合保险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在保证待遇不降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成都籍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的缴费比例,以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本地劳动力,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本报记者裴睿摄影谢明刚

  市民政局

  访谈对象:市民政局局长肖化戎

  为民解困铺设城乡一体救助网

  民政工作历来重心在基层、重点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民政工作的职责所在,又是民政工作得到新发展的历史机遇。机遇增多了,任务也加重了。如何抓住发展机遇、迎难而上,昨日,市民政局局长肖化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行政区划工作、农村基层政治建设和慈善工作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整体思路。

  安身工程

  纳入农民新居建设规划

  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重要职责,肖化戎把完善和实施社会救助体系放在了今年工作的首要位置。他说,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实践,2006年将坚持“城乡一体、标准有别、分类施保”的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城乡低保为基础,帮困助学、帮困助医、帮困建房三大救助工程为支撑,其他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社会帮扶为配套,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

  此外,肖化戎还透露,除了继续做好“帮困助学”、“帮困助医”民心工程,还将按照“三个集中”的原则,结合土地整理和农民新居建设,继续实施安身工程。安身工程必须纳入当地农民新居建设整体规划,未纳入规划的不予批准。在14个区(市)县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安居新村工程。

  农民集中居住区

  上重大公益项目要听证

  “城乡统筹指导下的城乡一体大规划,必然带来区域和局部的乡镇区划再调整。”作为行政区划调整的行政主管部门,市民政局将面临怎样的“新任务”?肖化戎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已提前做好了工作谋划: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的建制和功能在不能适应形势要求的情况下,必然要实施撤乡建镇,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必然使村向社区转变,作为行政区划调整的行政主管部门,民政局将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将提速。面临新的形势,肖化戎说,在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民政部门将紧扣“管理民主”,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加强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尤其将突出抓好“村改居”、“农转非”过程中的民主选举、重大村级(社区)事项的民主决策工作及集体财务的民主监督等。积极探索农民集中居住区实行社区化管理的有效方式;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大公益项目建设听证制度,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区各项事业。

  “十一五”期间

  募集善款1.5亿元

  肖化戎客观地指出我市发展慈善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全市现有贫、特困人口38万,帮困助学、帮困助医、帮困建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将日益增加,急需慈善资金的大力支持。如何走出一条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政策扶持、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发展慈善事业新路子,将成为“十一五”期间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肖化戎向记者描绘了我市“十一五”期间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慈善事业的规划蓝图:为了更充分发挥慈善在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我市将进一步宣传慈善精神、打造慈善品牌项目、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志愿者队伍、最大限度提升慈善会的公信度,力争使我市慈善会在2006—2010年期间实现募集善款1.5亿元的目标!本报记者李影摄影张全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