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洪战辉:用奋斗赢得自立(对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06: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洪战辉:用奋斗赢得自立(对话)

  本报记者肖潘潘

  新闻人物

  洪战辉,24岁,现就读于湖南怀化学院。在父亲精神失常、母亲离家出走的困难日子里,他把捡来的妹妹一手带大。从读高中起,他就带着妹妹,靠做小生意维持学业、生活,至今已有12年。2005年12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洪战辉“全国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战辉还是穿着那套多次见诸媒体镜头的灯芯绒咖啡色外套,有力的握手,温暖的微笑和着窗外灿烂的阳光,让人感受到了这个青年人不一般的力量———

  我现在的心态和以前一样平和

  记者:现在是名人了,你从不为人所知到闻名全国,能感觉到这些给你带来的变化吗?

  洪战辉:你看我的穿着、气质,其实非常普通。我现在的心态和成名前一样平和。要说其他变化,就是我身上的责任更大了。我的经历能让人有所感悟,能帮助一些人找到自己的路和方向,这就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

  记者:这是否也可以说是让你感到了压力?

  洪战辉:心理上我一点压力都没有,吃得香、睡得好(笑)。但现在身体压力大过了心理压力。因为经常各地奔波,出席报告会、接受采访、参加节目,身体快吃不消了。我左眼曾受过伤,两只眼睛的度数不协调,现在即使戴着特制的眼镜,也时常头晕。加上此前营养一直没有跟上,我的身体现在非常差,眼疾、鼻窦炎……病一直在加重。

  还有压力是来自经济方面。我现在必须参加各种报告会,而这些是没任何报酬的。我一直把参加报告会视为我的责任,但我还得赚钱为妹妹将来读书、为父亲更好地生活作准备。频繁的社会活动,让我此前一直在做的很多事情都停顿了下来。一方面,我似乎名声在外;另一方面,我却要为将来的生存再作谋划。

  记者:你觉得现在生活被打乱了吗?

  洪战辉:有记者多次到妹妹正在上课的课堂拍摄电视片,影响了她的学习。我父亲精神状况刚刚有所恢复,有记者就硬要他说几句(摇头)。我希望媒体不要打扰到我的家人,给他们空间。为了他们,我还是想做回普通人。

  记者:有网友说,每个人身上都有感人之处,区别在于有的被人知道,有的不被人知道。你怎么看待你的成名?

  洪战辉:他说得很对。我做的事情并不只有我才能做,大家都能做,只不过我坚持下来了。不是我感动了中国,而是人们自己感动了自己。我的经历能让人感动、共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爱、有责任。

  哭笑由自己,我想一直笑着生活

  记者:很多读者发现,很少直接从你这里听到对过去苦难的描述?你一个人面对那么多困难,当时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洪战辉:我不太愿意回忆那些经历,那就像一块块伤疤,揭开给别人看是非常痛苦的。我更愿意回忆好的东西,比如和妹妹吃一顿好的,就觉得幸福得不得了。这些片断对我意义更大。

  面对困难我也曾犹豫、抱怨过,但这些都没用,只有靠努力才能改变。我想,哭笑由自己,我想一直笑着生活。

  记者:如果可以选择,你如何面对过去那些苦难?

  洪战辉:(笑)苦难不是什么好东西,我自己不想再经历,也不想别人再经历。在苦难面前,人一定要独立,正是苦难迫使我独立、迫使我进步,而且,贫穷没有什么大不了,通过努力完全可以改变。成为什么人不完全由自己决定,但做什么人却完全由自己决定。苦难不是财富,我也不愿用苦难博得同情,我希望用奋斗赢得自立。

  记者:你一直在做着各种生意,有人从你做生意的某些细节出发,认为你其实挺精明的,你怎么看这些评价?

  洪战辉:这个评价我接受。精明不等于狡猾。我的精明是真诚地保护自己,也尽量地给别人带来收益。比方说我卖的圆珠笔笔芯,塑料壁厚、墨水少,但质量好、价格低,同学也都清楚这点。精明是营销的策略。

  想建基金,给困境中的人垫一块砖

  记者:听说现在已经有学校向你发出邀请,愿意免费招你读本科,你的想法是怎样的?

  洪战辉:我目前还没有作出决定。在结束报告后,我将尽快开始实习。我会去成都的一家汽车配件厂。

  记者:你表示过要成立一个责任基金,是怎么规划的?

  洪战辉:这是我从高中开始就有的想法。核心是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资金帮助,建立起心理帮扶机制,给困境中的人垫一块砖。帮助不是施舍,基金和受助人群是相依存的。受助人群有能力承担责任时,要向基金回报。

  基金将来会有专题网站,资金的收支将会严格监控并向社会公布。资金进口以排行榜形式公布,出口会表明资金流向及其效果。此外,基金还有心理咨询部分,将经济帮助与心理辅导结合。我曾体会过受捐助时心理的那种不平衡和无奈,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我现在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帮助更多的人们走出困境,走向成功。感动不能泛滥,行动才能改善。这个目标很多人都在为之努力,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分子。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12日第十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