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江西扶贫大移民(特别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1:27 人民网-华东新闻

  

江西扶贫大移民(特别报道)
修水县三都镇坪段村太阳升移民扶贫安置小区。这是修水第一个移民安置小区。

  ●江西最后的贫困人群,多数祖居深山,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广播电视、不通电话,缺少必要的医疗条件,投入再大也无法彻底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被称为移民扶贫中“最难啃的骨头”

  ●整体移民搬出深山,是一项得民心但非常艰难的工作。“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这是江西移民扶贫的目标

  2005年12月30日,一个普通的日子。

  上午10点,郭金宝跟往常一样,在家门口摆起豆腐摊,忙着给客户送豆腐;厨房的锅里煮着豆腐渣,郭妻宋诗英把头埋在簸箕里,挑选浸好的黄豆。几个孩子有的在睡觉,有的帮父母打下手。家中一派祥和。

  郭金宝所在地,是江西修水县渣津镇长仑村移民扶贫安置点,清一色的新房,有108户人家,都是从深山里搬出来的山民。

  看到记者来了,郭家18岁的儿子郭鉴屏引导大家上到2楼。2楼有五室一厅,简单、朴素,却很整洁。他为大家放了张VCD,时尚的音乐顿时飘出来……不久,大儿子骑着摩托车回来了,郭金宝拉起水管冲洗车上的污泥。对门的居民也助兴一般拉出水管冲自家的摩托车。一时间,水花四溅,他们的快乐如水珠般在空中跳跃……

  移民,改变了郭金宝们的生活。

  3年搬迁9万余人

  啃下“最难啃的骨头”

  在江西,过去3年里,像郭金宝这样搬出深山的移民有90613人。修水是移民最多的县,达22558人,占全省移民量的15强。

  省扶贫办副主任饶耀明介绍,进入新世纪后,江西还有90万贫困人口,相当一部分生活在深山区、水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以及少数民族特困区,仅在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有25万人。

  这样的一群人,令党和政府揪心。其生存条件恶劣,多数村庄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广播电视、不通电话,缺少必要的医疗条件。由于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投入再大,也无法给每个村庄通水、通电、通路,被称为扶贫开发工作“最难啃的骨头”。

  郭金宝原住程坊乡齐源村。他说:“那会儿,我们到乡政府要走多久,你想都不敢想哩,走3个小时山路,再坐3个小时船。小孩去上学,每天早上6点出发,最近的也要走8公里山路。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许多人在外面谈了恋爱,把女朋友一带回家就吹了。为什么?条件太差了!”

  修水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县域面积4504平方公里,居江西省之首。1994年,修水被列为国家重点贫困县,2002年又被列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2年底,全县尚有7.8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其中4.97万人居住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深山区、水库区,人均年纯收入不足650元。

  修水县县长李晨峰叹道:“我们送过钱、送过粮、送过棉被。该送的都送了,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可还是‘年年扶贫年年贫’。”更要害的是一些山民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满足于“薯丝饭、木炭火,除了皇帝就是我”。有乡镇女干部感喟:“要彻底改变贫困面貌,除非我嫁给他们的儿子。”以后这句话有了新版本:“银行还得是我开的”,表示脱贫之难。

  2002年3月,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的步正发率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扶贫办、省移民办等部门负责人深入修水的复原、港口等边远山区走访。亲眼目睹山民吃着稀稀的薯丝饭,步正发流下了眼泪。为此,他提出“关于在修水实施移民搬迁扶贫的建议”,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等领导分别批示。

  2002年7月,省委书记孟建柱带领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等部门负责人到修水召开现场会,当场决定修水要进行移民扶贫试点。2003年1月,江西省移民扶贫试点工作会议把修水、遂川、万安列为全省3个移民扶贫试点县,并开始编制“江西省库区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扶贫搬迁任务五年规划”,计划用5年左右,对国家扶贫重点县的25万山民实行移民搬迁,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生存条件。

  江西要调动全省的资源和力量,啃下这块“最难啃的骨头”。

  在门口看了一天的汽车

  “我再也不走了”

  党和政府的决定,让老百姓欢喜不已。

  郭金宝的几个孩子,早就不甘心一辈子做山里人,先后到大城市打工。听说实行移民扶贫,郭金宝首先报名:“早就想搬出来,自己的力量不够。现在有政府帮助,求之不得啊!”

  移民方式充分尊重了群众意愿。“我们采取分类安置的办法,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有土安置为主、无土安置为辅。”黄梅介绍说。作为县委常委,她现在专司修水移民扶贫工作。

  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有土安置指由政府为移民统一调配土地,人均0.5亩耕地、户均0.2亩菜地和200亩以上的山场。无土安置是指不分配耕地和菜地,移民进入城镇定居。分散安置针对特困户,一般采取投亲靠友方式。而对符合“五保”条件的,则由民政部门就近安置在敬老院。

  无论哪种安置,政府一律补贴,人均3500元,由省市县财政专项支付。3500元,对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50元的山民而言,是笔很大的数字。不但如此,移民还享有原来的山林权。郭金宝一家10口人,光补贴就达3.5万元。“政府不仅给找地,还给钱,真是我们做梦都不曾想过的好事!”

  说起无土安置,许多移民干部开始感到不可思议:“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怎会不要土地?”等到现场调查才发现,有些山里人不会种田,平时耕种的多是山坡上的“挂壁土”,那种土一碰就掉,搁顶草帽都放不住,只能种红薯。就是这样的地,一人也只有一分,种一年只够吃4个月。更重要的,年轻人都进城去打工,早就不事农活了。当他们在外学到技能后,就非常有把握地选择无土安置。这一批人还不少,光修水就有两个安置点,605户,涉及3640人。

  县扶贫办主任徐胜介绍,为让移民不再有返迁的想法,修水实行了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整体搬迁的做法,户口迁走,财产搬走,耕地调走,旧房拆平,移民搬迁后,组织验收。程坊乡原有6个村,都整体搬了出来。

  刚开始,溪口镇上庄村70多岁的夏英莲怎么也不肯走,就要一个人留在山里。不得已,几个儿子只好把她抬出山来。到了庙岭乡大路村,夏老太看到的是自家刷了淡蓝色涂料的两层小楼,家门口就是新修的修武公路。老太太搬了个板凳,坐着整整看了一天的汽车。几个星期后,老太太对儿子说:“我再也不走了!”

  新居建筑不求一致

  “移民满意是最重要的”

  郭金宝的房子在长仑村算是一流的。虽然占地面积196平方米,与别人家差不多,可郭家的房已盖了两层,层高都在4米以上,比政府示范楼整整高出一米。

  修水已建设移民安置小区56个,其中,有土安置小区53个,无土安置小区2个,敬老院1个。在几个小区走访一遍,发现每个小区的样式、房型都不同,房子高高低低,有两层的,也有一层的。

  县长李晨峰说,这完全是从实际出发,考虑移民的承受能力。光政府补贴的人均3500元,要盖房、装修,还是不够,特别是人口少的家庭。三都镇坪锻村太阳升小区是修水移民扶贫的第一个安置点,共有40户,每户都是两层小楼,那是政府先期盖好的。李晨峰说:“政府只是作个示范。统一建可能省事,但让移民自建的话,他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先盖一层,等经济宽裕了再盖第二层。这有利于移民的稳定。虽然不好看,但移民满意是最重要的。”

  如何让更多村庄愿意接受移民,也是一个难题。毕竟要将原有土地重新调配,为此,政府动了不少脑筋。

  修水制定了政府资金和项目向接受移民的村庄倾斜的政策。只要接受移民,政府就优先解决项目和投入。比如沼气工程,政府对接受村降低条件并优先,规定家里有“两个人屁股和一头猪屁股”就可以帮助建设沼气池,这是一句口号式的政策,通俗易懂,老百姓记得住,受益面也很大。“村委会和村民觉得有甜头,对移民就不会排斥了。”这是李县长的心得。

  长仑村原先700人,接受了第一批移民790人,规模扩张了一倍,于是,许多工程都得到优先。因为基础条件改善了,又兼并了另一个村,并接纳了第二批移民。现在,这个村已达3700人,为村级经济的壮大提供了可能。村党支部书记徐禄水说:“新老村民融合,关键在6个字:用心、用情、用诚。”接受移民前,村委会发了180份表格,一家一户送,绝大多数村民同意了,才向政府报告。

  去年人均增收307元

  “现在是一年抵3年哩”

  郭金宝、宋诗英夫妇做豆腐的手艺,是搬迁之后学会的。宋诗英算了笔账,每天的利润有六七十元。另外,还用豆腐渣养猪。他们刚卖了一头猪,得了600多元。

  “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这是江西移民扶贫的目标。修水加大对移民的技能培训,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找到致富途径。

  移民熊德彪租了村里的一圈旧厂房,与兄弟一道办起了养猪场。熊德彪告诉记者,他一直在浙江替人养猪,如果建了房,创业资金就不够了,因此决定边搬迁边创业。村支书徐禄水个人担保替他贷了6万元,使他如愿以偿。至今已出栏生猪600头,另有180头存栏。“原先在复原乡伍峰村,一年到头看不到猪肉,现在,我天天和猪打交道。”熊德彪说。

  今年50岁的移民杨均义也说:“温饱没问题,现在一年收入抵原来3年哩!”他们一家原在溪口镇田仑村,搬迁前,两个儿子都谈了恋爱,可是一直都成不了婚。移民到太阳升小区后,“两儿子的婚事一星期搞定”。说起这一段,杨均义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移民收入普遍增长。2003年搬出的移民户,去年人均年收入达972元,比搬迁前增加307元。

  由于移民大量迁出山林,原始森林得到有效保护,“靠山吃山、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恶性循环正在改变。

  修水的移民扶贫经验,受到多方的重视与关注。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高鸿宾率领“全国新阶段移民搬迁培训班”学员到修水观摩;2004年8月,孟建柱再次到修水调研,评价修水“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近几年,副省长危朝安每年都到修水与移民一道过春节,听取移民意见。

  目前,修水仍有2.7万人居住深山,等待移民。县委书记魏宏彬提出,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创一流”的要求,力争用3至4年时间,把深山群众全部搬出来。

  当记者来到征村乡征村村的时候,正好又有两户山民乔迁。王西明家里,墙上挂着村支部送来的如意钟,厨房里除了沼气池,还特制了一个山里的吊烧壶。尽管他们对山里生活还有些眷恋,此刻的心情却写在了门口的对联上:“移民扶贫,党恩浩荡”。

  本文照片均由赖波平摄

  《华东新闻》(2006年01月13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