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造眼修复视觉功能 失明者有望“极目千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3:13 杭州日报

  你能想像吗?处于黑暗中的视力残疾者,可望通过“人工眼”重获光明,其“视力”甚至超过普通人,达到“极目千里”的效果。近日启动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视觉功能修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科学问题”,正在朝这一方向努力。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任秋实教授前日透露,预计4月左右将在猫身上开展初步动物试验。

  任教授把人眼比作照相机。他说,晶体、角膜出了问题,就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坏了,现代医学通过移植角膜、人工晶体等手段已经可以“更新”。而视网膜则是人眼的“关键芯片”———负责将外界的光信号转为生物电信号,经过编码、压缩层层处理,最终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后部的视觉皮层,使人能够看见世界。然而,现有医疗技术对于这一“关键芯片”的损坏尚无对策。

  开展视觉功能修复研究,是希望通过人造仿真系统代替视网膜功能。届时,95%以上的不可治愈性失明患者都可以依靠这个“人造眼”重享缤纷色彩。任教授描述了构想中“看”的过程:植入眼球晶体的电子微摄像机大小如豌豆,专门捕捉图像,形成光信号,埋在头皮下的小型数据处理器完成信号转换后,直接将其发射至扣在视神经上的微电极环,搭上视神经“顺风车”直达大脑皮层。

  据了解,5年内该系统有望在动物体上验证其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人体临床植入积累丰富数据,打下基础,预计10年内可以为众多失明者解忧。初步估算,届时整体治疗费用可控制在10万元以内。

  专家指出,该技术甚至可能令原本的失明者“极目千里”。例如,可将桂林山水的视频图像实时传递到人体内的数据处理器,再由其直接送达大脑视觉皮层,那么即使身处上海,也能轻松领略漓江风光。(彭德倩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