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沈阳市儿童活动中心调查结果显示进了“快乐班” 孩子不快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4:03 时代商报

  发现提示>>>

  

  “孩子,你快乐吗?”100个孩子中,10个以上孩子的回答是“不快乐”。这是昨日沈阳市儿童活动中心对外公布的惊人的调查结果。

  近日,沈阳市儿童活动中心对2000名5-12岁的儿童发放了调查问卷,就“快乐认识和理解”、“快乐感受和体验”、“快乐状态”、“最快乐的一件事”4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现在孩子大部分的快乐来自看电视和打电子游戏,其中10%-15%的孩子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快乐。90%以上的孩子正笼罩在“设计快乐”的阴影下。为什么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一直在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孩子们却感受不到快乐呢?“设计快乐”是怎么出现的?记者就此展开了深入调查。

  学校家庭流行“设计快乐”

  “9时开始写作业,11时看一小时电视,周日参加书法班……”寒假还没开始,家住和平区的陈女士就把女儿的假期生活安排妥当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沈阳市不少家长已着手为孩子安排假期生活。有的家长花上千元给孩子报了N个兴趣班,有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豪华的春节旅游,还有的家长给孩子请家教、请“玩伴”。总之,家长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让孩子在假期过得快乐。

  为了快乐,不少学校、社会团体也没少费心思。如丰富多彩的冬令营,以“快乐”为主题的参观、游览、实践等各项假期活动。

  “设计快乐”没让孩子快乐

  孩子们参加学校和家长设计好的“快乐”活动,是否真的快乐呢?陈女士家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一拿到假期安排表,就不禁皱起了眉头:“又是这些内容,都烦死了,比上学还累呢!”听了孩子的话,陈女士满腹委屈:“给你安排的不都是你感兴趣的活动嘛……”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沈城不少家长都跟陈女士有一样的困惑:为孩子做了很多,可孩子却一点也不快乐。 那么孩子需要的快乐到底是什么呢?沈阳师范大学专门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教学研究的旦非教授认为,快乐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自己认为的快乐,而不是成年人眼中的快乐。

  旦教授说,现在很多家长和学校为孩子设计的快乐,都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的,根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孩子放学回家,大部分家长只关心“今天在学校里学了什么?考试得了多少分?”很少有家长去关心“今天孩子在学校里过得快乐吗?”

  别打兴趣旗号“设计快乐”

  旦教授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目前在“设计快乐”上表现最典型的,是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这些兴趣班究竟是谁的兴趣呢?昨天,在正在举行的全国特长生选拔赛沈阳赛区的预赛现场,记者随机抽查了10名孩子和家长,一半以上的家长表示孩子所学的特长是自己选的,但大部分孩子却认为,当初自己学某种特长,更多只是出于好奇和兴趣,没想到现在兴趣变成一种压力。

  正在学钢琴的10岁小姑娘诗棋告诉记者,她以前很喜欢弹钢琴,可现在都恨死钢琴了,自从家里给她请了专业教师,她所有玩的时间,全都被钢琴占据了,一天不弹上几个小时,根本甭想有自由。而且现在还要挤出时间参加各种比赛,这些远远不是她想要的,即使得再多的证书,也只是满足父母的心理需求,自己不会因此而快乐的。

  旦教授告诉记者,家长让孩子按兴趣选择参加特长班并没错,但培养兴趣并不等同于把兴趣变成特长,更不是彼此之间互相攀比。现在,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学校也面临同样的困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校和家长摆错了自己的角色。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学,天天玩,孩子们就会快乐。孩子们的快乐更需要学校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比如有些孩子不喜欢学习,那么学校和家长就需要改变方式,通过游戏等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感到学习中也有快乐,这种快乐的设计才是合理的,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

  首席记者 马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