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普陀山之光(文博杂谭·且说江南盛景之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6:1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普陀山之光(文博杂谭·且说江南盛景之七)
普陀山磐陀石看似岌岌可危,但千余年来历经风雨却稳若磐石。石上平坦,可容多人站立。据说观音当年即在此为众菩萨说法。

  普陀山,浙江舟山群岛中一狭长小岛,海拔仅200余米。只因为观音菩萨道场,便位列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且称海天佛国,名扬天下了。

  相传唐太宗年间,印度僧人善财来潮音古洞礼拜,洞内忽放异彩,观音现身并说法,且授七色宝石。至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准备回国,船至普陀山为风暴所阻,以为观音不愿离去,便与当地居民一起修建“不肯去观音院”。宋时山上主要供奉观音,道场逐渐形成。至清时,寺庙茅庵达200余座,僧尼3000余众,一眼望去,“有室皆寺,有人皆僧”,鼎盛至极。

  普陀山众多寺宇,尤以前山普济寺、后山法雨寺、山顶慧济寺为最。普济寺,普陀山供奉观音主刹,建于宋神宗年间。明清时,由于倭寇两次骚扰海疆,荷兰侵略者入寺抢劫,僧众被迫三次内迁。康熙年间重修,上赐“普济群灵”匾额,因而改名普济禅寺。寺内圆通宝殿,世称“天下圆祖殿之祖”,宽敞壮观,百人共进不觉窄,千人齐登不觉挤,有“活大殿”之誉。殿中观音及变身像30余尊,为我国寺庙所少见。

  法雨寺,建于明万历年间,临山面海,四周古木成林。依山就势,叠起七层台基,自下俯视,庭院逐级升高,大有空中宫阙之概。其主殿九龙宝殿,无梁无钉,堪称一绝。当年康熙南巡杭州,召见法雨寺住持,“拆金陵旧殿以赐”,金陵好端端一座九龙殿,竟拆毁于普陀山易地重建。殿内九龙藻井,确是明代旧物,历尽沧桑,实属不易了。

  慧济寺,建于明代,清时大规模修葺,全寺有四殿六楼七宫,巧妙利用地形,分布于一条水平线上,打破中国传统建筑中轴对称布局。慧济寺,后来居上,且位于普陀山顶,山色水光尽收眼底。

  孙中山先生1916年畅游普陀山,来到慧济寺,“寺前恍若矗立一件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幢舞凤,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尤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孙先生深以为奇,问同游者,却道毫无所见,诧异之余,随手写下《游普陀志奇》,以记其事。

  普陀山具有海之胜,山之幽,佛之瑞,构成了千年观音道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因与观音故事有关,而披上了观音的灵光,笼罩着美丽的神话。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1月13日第十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