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四、秦代玺印(连载·金石鉴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6:1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四、秦代玺印(连载·金石鉴赏)
昌武君印,青铜,鼻钮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创建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帝国。为了维护“大一统”的体制,他进行了多项改革: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等。在文化、艺术和制度上,也建立了一整套的中央集权法度。在金石制作方面,有所谓秦权、秦量—诏版、泰山制石—峄山碑(纪功颂德的刻碑)等。他还规定,天子用印称“玺”,臣民用印则称“印”。只有皇帝用的印,才能称玺。皇帝的玺,以金、玉制成。臣民的印,以银、铜制成。

  史书载,秦代的传国玉玺由和氏璧制成,文曰:受命于天,既受永昌。相传是当时丞相李斯所写的鸟篆,玉工孙寿所刻。这方玉玺由秦二世传至汉高祖,到了隋朝萧后时就已失踪。另一方秦玺,文曰:“皇帝信玺”。这方玺的钤本,出自清代吴式芬、陈介祺合辑的《封泥考略》,文属小篆,中有十字界格,制作非常精美,确是秦代六玺之一,但不是原印所拓,而是当时盖在粘土的封泥。后来这块封泥出土,为陈介祺所得(秦代公文书信用竹木简写成册,再用绳索捆绑起来,结口之处用粘土封好,加盖玺印在粘土上,免人偷拆。这块留有印痕的粘土就叫“封泥”———编者注)。

  秦国一直沿袭西周文字的体系,由大篆向小篆过渡。秦统一中国后,让大臣李斯、胡毋敬、赵高等人以当时已流行的秦系大篆文字为基础,经过全面的整理、省改、简化、合并后,完善定型使其规范化,减改成小篆文字在全国推广,摒弃繁缛的六国文字中与秦篆字形不同的异体字。于是,废六国通用的“鉩”字而用秦篆的“玺”。

  战国私玺质朴高古,制作精致,印钮形式多样,印文构思严密,章法布局巧妙,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性。秦印继承了这些特点,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秦印印面多为小篆(后世称为“玉箸篆”、“铁线篆”)、诏版、摹印等字体,结字重均衡、对称,线条均匀圆挺,其书法则柔中带刚、结密圆融,以白文加边栏的印式居多,官印往往加界格。秦印从印面文字内容上分,有官印、私印(姓名印、钤记印、花押印)、肖形印、闲章(箴言印)等,从印文样式上来分,主要分朱(阳)文与白(阴)文两大类,偶尔也有朱、白兼用的。秦代官印已大小接近一致。秦代玺印制作,讲求实用,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门类,但已在数量上、艺术上为后代的篆刻艺术的独立发展提供了一种高古而又可资借鉴的典范。清人在《十钟山房印举》和《簠斋印集》收集了不少秦印钤本,浑厚朴茂,高古绝伦。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1月13日第十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