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奖学金前,请“均贫富”走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7:16 华商网-华商报

  李献军

  去年上半年,重庆某企业资助的奖学金遴选在重庆大学展开。12月初,贫困大学生孙云获得了一等奖学金8000元。可是想到学校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获得大额奖学金的,都要捐出一部分,于是,在得奖三天后,孙云向老师表示“捐款4000元”。可等她到银行取钱时才发现:打到自己账上的8000元,已被银行直接划走6000元,用于偿还助学贷款。回到

学校,为履行自己4000元捐款的承诺,她把2000元全交出,还欠了2000元。(1月12日《工人日报》)

  企业给学生发奖学金,本意是为了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是对学生努力和汗水的肯定,奖金如何使用,应该由获奖者本人决定。可是在一些人看来,奖学金不是一个人的“专利”,而是大家的“福利”,因此获奖者不能一个人吃独食,必须“出点血”。

  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均贫富”心理。从陈胜、吴广“杀富济贫”开始,中国的历史从来没有摆脱张扬贫穷遏止富有的轮回,同胞之间你争我夺相互残杀,见不得人们过好日子,孰不知这个曾经被历代王朝农民领袖奉为至尊的“杀富济贫”的理念,只能成为奴化人们和整个社会最终迈向富裕的羁绊。多年来,在贫富问题上人们始终没有树立起简单明朗化的正确理念,贫穷本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变贫穷创造富有的理念,幻想着天上掉馅儿饼。

  对于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重庆大学无从查起,也难以处理,那么笔者希望重庆大学,以及有类似情况的其他大学,应当旗帜鲜明地规定:奖学金不是捐款,谁的奖金谁做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