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72年间,《金刚》10次上银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7:36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众所周知,《金刚》是一部重拍片,在电影史上,正式命名为《金刚》的作品已经有3部,除了眼下最新的彼得·杰克逊版本,还有1933年和1976年版两部。除此之外,还有7部以“金刚”为题材的电影。在这70多年里,为何全世界的电影导演们会对一只7米多高、重达8吨的大猩猩如此眷顾,一次又一次把它搬上银幕呢?

  原因一:《金刚》开创了怪兽电影类型

  传统的好莱坞电影不是卓别林式的喜剧,就是西部牛仔打斗片。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大家都窝在家里发闷,这时导演梅里安·C·库柏拍摄了《金刚》,一下子令影院爆棚,也开创了好莱坞电影新类型——怪兽电影。之后,《木乃伊》、《隐形人》、《狼人》、《黑湖怪兽》等电影影响数代人,还直接刺激了日本电影人,诞生了另一大型怪兽——哥斯拉。因此1933年的《金刚》被称作此类电影的开山之作,并开创了电影的特效制作。而随着技术越来越发达,导演们都想让旧版《金刚》更完美,这也是为何《金刚》被一拍再拍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金刚》启迪电影梦

  电影《金刚》集合了娱乐电影的经典元素:美女、野兽、荒岛、恐龙、打斗、飞车、过山车式的视觉冲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大卫·格瑞温在《欲望之上的男性》一书中揭示《金刚》的涵义:“‘金刚’被赋予了所有男性的想象:富有力量,热爱自由,鄙视体制。他是所有男性内心的恐惧与向往。”而最关键的是,现今执掌导筒的大多数欧美男性导演都是看着《金刚》长大的。像彼得·杰克逊9岁时就在新西兰电视台上看到了《金刚》,从而开始对拍电影感兴趣;而日本一导演看了《金刚》后,在日本创造出哥斯拉的形象。

  原因三:“金刚”是台“印钞机”

  当然,作为电影拍摄题材,“金刚”自1933年诞生以来,一直没让制片人落过空。1933年版,70万美元投资最终获得170万美元的票房;1976年版虽然制作粗糙,也让制片商赚了很多。1938年,日本人拍了《艾德诺德金刚》,从此开创了日本的“怪兽时代”。而现今投资2.07亿美元的新版《金刚》,在北美上映第一周就拿到6100万美元票房,至今美国本土票房近2亿美元,全球已经超过了4亿票房。目前,中国内地预期票房约为7000万人民币,全球票房预期为6亿美元。

  南京日报记者章杰(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