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温州人周光弟扎根淄博二十年(1)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9:21 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 毕红梅进入三九的第一天,记者终于和周光弟约好采访的事。

  下午2点半,周光弟和他的本田商务车准时出现在报社。个头不高、身材瘦小,一副典型的南方人身材。由于中午宴请客户的缘故,在他的脸上酒精留下的红晕还没有完全消退,这让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透过车窗斜洒在我们身上。此时,我们一行三人正行驶在通往临淄的309国道上,因为周光弟投资的淄博雄峰包装有限公司就坐落在临淄齐鲁化学工业园内。“我不善言谈,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坐在副驾驶上的周光弟回过头说,“我1985年来淄博,到今年已经20年了。不惑之年能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淄博度过,我算不算半个淄博人了?”谈笑声不时响起。

  作为公司董事长的周光弟,不知是他个头矮小的缘故还是他穿着随意,浑身上下竟然没有一点董事长的派头,“我穿着很随意,不讲什么牌子,只要舒服、喜欢就行。”周光弟讲这话的时候,我们已经坐在了他那宽敞、明亮的董事长办公室里,经过面对面的交谈,一个头脑灵活、敢闯敢干、勤劳智慧、吃苦耐劳的温州商人形象立于记者眼前。

  年少经商 赚的是经验和教训周光弟兄弟六人,他在家排行老小。由于家里穷,1982年,初中毕业的周光弟便进了亲戚开的厂子打工。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我国计划经济的桎梏刚刚松动,成千上万温州人背起行囊行走四方的时候。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有着经商意识的周光弟在亲戚那里干了一年后,便也想尝试自己做老板的滋味。

  于是,家人给他借来了3000元的启动资金,再加上朋友的2000元,便和朋友跑到广西南宁卖鞋去了。然而,由于经验不足,第一次下海就被风浪打了个跟头,不但没挣到钱,反而把本钱也赔光了。“我们吓坏了,我们不知道怎么和家人交代,只好躲在南宁不敢回家。”“后来,是父母和哥哥来劝说我们,记得父母说,‘赔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训,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通过这次教训,周光弟做生意不再那么盲目了,而是三思而后行。“看别人卖鞋都在挣钱,而我却在赔钱,看来不交学费是不行的。”鞋不卖了,于是跟着朋友在上海、苏州等地学做化工生意,主要经营塑料、橡胶等产品。这次,他稳扎稳打,两年的时间,周光弟掘到了第一桶金――3万元。“那时全国刚开始宣传万元户,能有1万元就已经是富翁了,可我赚到了3万元,非常的开心。”扎根齐鲁 完成资本的最终积累在化工行业挣到钱的周光弟,把目光瞄向了齐鲁石化。1985年,周光弟和哥哥来到淄博。“那时的市场太好了,只要能弄到化工原料,根本就不用愁买家。”虽然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但周光弟身上那种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的吃苦精神,还是没有难倒他。没有交通工具,就到张店火车站租2元钱一天的自行车,骑着它上临淄、去淄川,最远一次竟然跑到了青州联系业务。“那时,虽然很辛苦,但钱好挣,所以我一点都不觉得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