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日看尽千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9:31 上海青年报

  ■文/沙地黑米

  灵渠是个如梦如幻的地方,因为它常让人犯迷糊。我去过不下五次,每次去,置身在那儿的实景当中,都会在某个合适的契机,醍醐灌顶似的弄懂了“湘漓分派”的个中玄机奥妙。

  现在公园提出的口号是“北有长城,南有灵渠”,是这么个道理,两大工程都是秦代修建的,南方边地闭塞一些,多年来忘了宣传这事,现在才有点醒过来。不像长城地近京畿,现代人可以抡圆了用白色污染膜拜古代文明。灵渠至今就没有过长城那样热络的人脉,冬天风大,衰草荒疏,偶尔还可以逃逃票,有人用三轮车带你抄到边路,然后轻漂漂荡出一“阮小七”,撑船来接你直接上铧嘴。在大、小天平,枯水期你能踩在脚下的每一块砖,都是实打实的秦砖,运气好时,还能看到鱼鳞石砌筑法中间留出的楔形咬合缝隙。

  去的次数多了,什么季节的灵渠我都看过。有一回正值盛夏水大,同去的是一猛女扬之水,也就是《读书》杂志的赵丽雅先生,说什么也要上铧嘴。我斗胆租了条小舢板陪她划过去,船到江中她冷不丁告诉我这旱鸭子说她不会游泳。站在将漓湘二水三七分派的铧嘴口子上,北来的湍流在我们眼前被硬生生一劈两半,整个铧嘴仿佛一艘破浪前进的石舫,那气势才真叫爽啊———泰坦尼克算啥?两三年后才出品。赵先生看字飞快,学问较真,看公园长长的说明,我速度不及她一半;中午吃一种本地自产小鱼,我听音断字是“河花鱼”,很丢脸地说这鱼是吃河里漂着的花长大的,她不依,跟店家一路落实,最后弄明白是“禾花鱼”。

  多么鲜活的记忆都会变成历史。一日看尽千年的灵渠,仿佛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把一切琐碎情节从泻水天平中毫无保留一泻而下,只剩下历史的嶙峋骨架,让我们铭记,从前有个一统天下的始皇帝,他的疆域空前宽广,他的谋略决胜千里;顶多再知道还有个领导了无数无名水利专家和普通士卒的大将军,名叫史禄。

  可我对正史背后的细枝末节始终怀着难以消弭的好奇心。最近一次陪远道而来的父母去灵渠,撑船的艄公是旁边艾村的,说是整个村子都姓艾,祖籍远溯陕西。因为当年史禄在当地找不到多少劳动力,只好“以卒代役”,一边征战一边修渠,以至将士三年“不弛弩甲”。渠修好以后,有效战斗力开拔,继续转战他方,伤残者留下,在当地与土著和秦始皇特地移民的一批年轻妇女成家立业,繁衍后代。这些事,你说怎么就这么好听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