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与“两抢”分子较量--记市公安局巡警防暴二中队二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1:02 大华网

  4条血气方刚的汉子,2辆普通的乌鲨摩托车,日复一日艰苦而枯燥的巡逻伏哨,紧张而危险的极速追击,这就是市公安局巡警支队防暴大队二中队第二小组打击“两抢”的真实写照。去年二中队4个小组共查破“两抢”等刑事案件26宗,这本来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而其中第二小组就查破16宗,出色的战绩令战友们啧啧称赞。

  艰苦伏哨“大家注意,粤D9×××9摩托车又出来作案了,待会伏哨时注意观察。”

二中队副中队长王秀汉提醒战友们。王秀汉是第二小组的“头儿”,今年31岁。每天上午,如果没有紧急任务的话,王秀汉和3名战友会准时到队部碰头,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打印出当天的治安信息,通过对“两抢”案件进行仔细的归类分析,制定当天巡逻伏哨的时间和路线。对一些新出现的涉嫌车辆,马上将车牌号码存入手机信息库,以便在路面发现时立即核查,跟踪追击。“碰头会”后,王秀汉和3名战友身着便衣,分乘2辆乌鲨摩托车,一前一后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汇入了城市的滚滚车流,开始了一天与“两抢”犯罪分子的较量。

  二小组中最年轻的民警小杨一有空便会到路面伏哨观察,分析判断可疑摩托车的特征及其活动规律。去年11月的一天,小杨发现了一辆白色女庄摩托车,行踪非常可疑。小杨自己暗中寻找跟踪了十几天,最后在陈厝合一出租屋楼下发现了这辆涉嫌车辆,二小组由此循线打掉了一个假扮情侣实施飞车抢夺、抢劫作案的犯罪团伙。

  伏哨是打击“两抢”的一门基本功,虽然很苦很累,但很多线索、嫌疑车辆的特征就是在伏哨中渐渐积累起来。为提高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小组在伏哨上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天天开着摩托车上路伏哨,一次出去就要好几个钟头,一副崭新的轮胎最多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下雨了,他们就在路边商铺前面避雨,目光依然不离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摩托车。肚饿了,就近到快餐店买个饭盒,吃过后继续上路寻觅“老鼠们”的行踪。久了,慢慢炼就了“火眼金睛”,路面上的嫌疑车辆,他们都能估个十不离九,一盯一个准。民警们都说,这已成了“职业病”,一出门双眼就直盯着路上的车辆和车牌,以后不干这工作,还真不习惯。

  紧张追击

  二小组4名民警中2名是相对固定的驾驶员,这样的好处是能够熟悉摩托车的性能,在紧张的追击中能够保持车辆的速度。长时间的配合使王秀汉他们形成了无形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互相会意。一旦发现目标,2名驾驶员专心开车,坐在后边的2人则进行信息交流,根据形势及时应对制定抓捕方案。合理的分工合作使他们的战斗力得以充分发挥,很多嫌疑人被他们盯上后就再也甩不掉了。

  去年4月初的一天下午2时许,二小组在天山路一加油站发现3名男子驾驶一辆太子摩托车,行踪可疑,于是暗中进行跟踪。到衡山路时,嫌疑车辆发现被盯上了,立即加大油门疯狂逃窜。二小组2辆车一前一后穷追不舍,摩托车的时速顿时提到了100公里左右。追至陈厝合路段时,坐在嫌疑车辆最后边的男子突然拔出菜刀进行威胁,准备袭警。由于路人太多,王秀汉他们没有拔枪还击,而是继续跟踪包抄。到陈厝合村里,歹徒见无法摆脱追击,弃车分头鼠窜。王秀汉他们也弃车分头追捕,他和小杨负责紧追持菜刀的歹徒。好个小杨,随手操起一把竹竿,眼疾手快打掉了歹徒手中的菜刀,2人猛扑上去,把歹徒死死压在地下,将其制伏。搏斗中,小杨的头部还被歹徒的手表链划伤流血。

  斗智斗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与歹徒斗勇,还要斗智。不少“两抢”嫌疑人落网后自恃没有现场作案,百般抵赖,拒不交代。对嫌疑人的这些惯常伎俩,二小组民警习以为常,在一次次的智斗较量中让嫌疑人不得不低头认罪。

  去年7月16日晚上9时许,二小组在市区新厦路巡逻伏哨时,发现2名男子驾驶一辆涂改车牌的白色女庄摩托车,在新厦路和东厦路间来回兜圈,时快时慢,四处张望,明显是在寻找机会下手。二小组决定截停检查,跟踪至东厦路和金园路交界时,趁嫌疑车辆等红灯,二小组2辆摩托车忽然一前一后将嫌疑车辆夹在中间,截住盘查。其中一名男子见状拼命要撕掉贴在车牌上的假牌,谎称贴假牌是要冲红灯,他们是出来买衣服并不是要作案,没有固定的住所,晚上经常在车站睡觉。二小组不吃这一套,经过排查找到了其中一位男子的女朋友,顺藤摸瓜找到了2名男子的2间出租屋,搜到了13部手机。经过近20小时的紧张工作,次日早上终于找到部分机主前来辨认。狡猾的嫌疑人无法抵赖,再次栽在二小组手里。

  英雄无悔

  时速100公里、有点发飘的摩托车,万一车轮碰到路面的小石头、西瓜皮,后果不堪设想。对王秀汉他们来说,明知极速追击的危险,但犯罪分子就在前方,他们的选择就是将车的速度发挥至极限,追上犯罪分子实施抓捕。车撞掉了,人摔伤了,对于二小组来说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后悔,并没有因此而打过“退堂鼓”。“两抢”犯罪随机性大,因此,打击“两抢”犯罪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随时都得准备投入紧张的战斗。王秀汉笑着说,这一点家庭的意见最大。往往想回到家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一次,但三更半夜又接到线索必须马上出动,看到身边熟睡的家人,心中总会有些歉疚。最惨是冬天,夜里开车追击,紧张时可能没有感觉,但停下来时常常冻得浑身发抖,直打哆嗦,赶紧点一根香烟猛抽猛吸。有时与家属、朋友外出逛商场、吃顿饭,突然“职业病”又来了,一发现可疑车辆,他们立即舍下家属、朋友,二话没说就开车进行跟踪。

  没有名没有利,只为人民警察那份厚重的责任感。王秀汉他们默默地隐身街面,透支着休息时间和身体健康,时时准备着与“两抢”犯罪分子进行着短兵相接的较量。本报记者赵令蔚

  (责任编辑:许少丽、林伟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