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全球最大传感器基地-华星宇传感科技园落户益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9:04 红网

  红网益阳1月13日讯(通讯员 邓晓罡) 2006年1月10日,益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湖南华星宇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益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会议室隆重举行,全球最大的传感器基地——中国•益阳•传感器基地/华星宇传感科技园签约落户湖南省益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基地总规划面积500公顷、总投资70亿元。预计用8年建成具有规模生产、研究开发

、孵化中试、专业超市、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会展博览、配套服务八大功能,集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化、国际化于一体,到2015年实现产值为150亿元,创利税45亿元的世界一流的传感技术产业基地。

  中国•益阳•传感器基地/华星宇传感科技园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开发”的建设模式,采取“政府支持启动,建设期滚动发展,达产后税收回报,形成产业集群”的合作方式进行运作。首期启动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角度传感器及电子水平尺项目建设,用地约500亩,投资总额4亿元。

  中国•益阳•传感器基地/华星宇传感科技园落户于益阳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益阳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它标志着第一个国家级传感技术产业基地落户益阳,全球最大的传感器研发、中试、生产基地在将益阳诞生,全球最大的传感器专业、配套巿场将落户中国益阳,益阳将成为全球传感器物流中心;它的落户对于调整益阳产业结构,形成传感器产业集群、加速益阳工业化进程,形成新的经济高速增长点、增加益阳地方财政收入,促进益阳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增强益阳巿的辐射功能、提高益阳市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益阳•传感器基地/华星宇传感科技园将以益阳为中心,辐射上海、北京、广州、长春、西安、昆明和兰州七大基地以及整个国内市场,同时在国内各大城市设立办事处;在国际上,将以亚洲为中心,辐射欧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以及整个全球市场。

  该基地以“一三六原则”为基础,即一个度:政府支持力度;三个条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基础条件;六个环境:政府环境,产业环境,金融环境,建设环境,人文环境,发展环境。以益阳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依托,以企业高效运作为依据,高标准、高起点地打造世界一流及中国传感技术产业基地——华星宇传感科技园。

  背景资料:

  附件一:华星宇公司介绍

  湖南华星宇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是经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批准成立的一家集传感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被认定为三个国家级基地,包括国家级传感技术产业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

  公司承担八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项目、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倾角传感器及电子水平尺产业化项目、科技部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指南项目、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公司拥有数字式倾角传感器、建筑用电子水平尺、建筑用电子水平尺外观设计、数字式角度测量仪、多功能电子水平尺五项国家专利。

  公司编制五项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包括《建筑用电子水平尺》、《数字式角度测量仪》、《港口机械 数字式角度检测仪》、《港口机械 数字式角度检测仪检测规程》、《电子水平尺校准规范》。

  公司编制了《湖南省住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上海市住宅装饰装修标准》,《武汉市住宅装饰装修标准》三项地方标准,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家完善计量体系认证,国家军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五项体系认证,并得到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十二个部委支持。

  公司核心技术来源于国家“863”计划成果,其主导产品数字式倾角传感器、建筑用电子水平尺、多功能电子水平尺、数字式测角仪均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机械、铁道、汽车、水利、国防等各种需要测量倾角的领域。仅建筑水平尺在国内的年需求量就达200万只。

  未来5年,华星宇将重点从角度传感器着手,研制开发需要测量角度与控制角度、水平度、坡度、垂直度等各类系统,及应用于各行业的系列角度测控的产品,如水利、铁路、林业、汽车、建工、机械、医疗、环保等领域。同时,公司正在加强与清华大学合作进行新型敏感材料的开发。

  附件二:传感器市场介绍

  传感器概述

  21世纪社会发展三大支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

  信息技术三大基础产业:传感器、通信、计算机。

  传感技术属瓶颈技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传感技术。我国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及中长期科技发展重点技术之一。美国国防部将传感器技术视为今年20项关键技术之一。日本把传感器技术与计算机通信、激光半导体超导并列为6大核心技术。德国视军用传感器为优先发展技术。英、法等国对传感器的开发投资逐年升级。俄罗斯军事航天计划中的第五条列有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SENSOR)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的可将电量或非电量转换为可测量的电量的检测装置。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通讯是神经网络,传感器就如同人的五官并具有五官的延伸功能。

  全球传感器市场:

  全球传感器按原理分为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三大门类,2万多个品种。

  各国家对开发传感器技术都十分重视,在新品研发及生产方面突飞猛进,从事传感器研制生产单位也已增至50000余家。

  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十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二元位置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液体测量化学传感器、水平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气体测量化学传感器、燃烧检测传感器。

  全球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十种传感器为:雨水传感器、浓度传感器、流质传感器、导航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光电检测传感器、玻璃破损检测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磁场传感器以及动力检测传感器。

  1998年,销量为325亿美元;

  2005年,将增加到506亿美元;

  2010年,将突破825亿美元;

  1995年~200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年增长率为9%,其中固体传感器增长率为20%;权威机构预测,未来5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年增长率将超过10%。

  中国传感器市场:

  我国传感器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快速增长的电子信息产业对敏感元件和传感器有很大的需求量。目前,我国已开发传感器产品仅有10大类、42小类、6000多个品种,从事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研制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有1688家,但研制生产综合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较少,仅占总数的10%左右。其中,生产厂家占50.50%,公司占23.60%,研究所及高等院校分别占19.8%和6.1%。

  据CCID-MRD(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微电子研究所))预测;中国传感器市场:2003年,销售收入为203亿元。2005年,传感器国内市场容量达到8.2~10亿只,2005年我国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市场需求量为33.36亿只,销售额达到235亿元近五年内,国内市场中敏感元件和传感器的平均销售增长率分别为22%和39%。2010年,将达到905亿元。

  华星宇产品市场:

  华星宇公司产品现有6大类,27个系列,160个品种;其中,角度传感器有8个系列,64个品种。应用产品19个系列,96个品种。

  数字式角度传感器:据调查其市场容量80亿元,国内年需求达2000万只;国际市场需求10亿只以上。建筑用电子水平尺:目前,我国共有装饰(修)公司79150家,建筑施工企业298700家,质检站5710家、监理公司9570家,市场总需求量100亿元,共需“建筑用电子水平尺”120万多台套,其中装饰(修)行业可达30多亿元、建筑行业可达60多亿元。公司预计将占领该领域80%以上市场份额,可实现销售80多亿元。

  多功能电子水平尺:市场容量150亿元,国内年需求100万台,国际年需求4000万台。

  数字式测角仪:市场容量20亿元,国内年需求40万台,国际年需求270万台。

  国内市场,我公司若占3%市场份额,可达到1.2万台的销售量,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若占6%的国内市场份额,可达到2.4万台的销售量,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

  国际市场,我公司若占1%市场份额,可达到2.7万台的销售量,实现销售收入6750万元;若占3%市场份额,可达到8.1万台的销售量,实现销售收入2.025亿元;若占5%市场份额,可达到13.5万只的销售量,实现销售收入3.375亿元。

  水平报警系统:在升降设备应用方面用来检测升降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倾斜角度国内升降设备生产企业近3000家,水平报警系统市场容量10亿元,国内年需求5万台;国际年需求110万台。

  数字式水准仪:军队对该产品年需求达数万只,市场容量数亿元。

  为加快我国传感技术发展步伐,提高我国传感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加大对传感器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加速传感器产业化进程,使我国传感器技术与外国差距缩短,促进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军事自动化技术的提高,增强国防实力,2000年12月4日,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正式下文,批准建立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传感技术产业基地——华星宇传感科技园(国科火字[2000]127号),至此,中国传感技术产业第一园诞生。

  (稿源:红网)

  (作者:邓晓罡)

  (编辑:阿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