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追寻已远,灵地有缅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00:00 红网

  很深的冷冬,很深的寒夜。我在下了夜班之后阅读吴方的《追寻已远——晚清民国人物素描》。那是“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追寻已远”的意境吗,似乎不是。阅过大半,东方既白。吴方穿行漫走在影影绰绰的晚清和民国人物中间,渐行渐远了。

  追寻已远,追寻已远!没有比这更好更妥帖的书名了。一重含义是吴方以他素描的笔所追寻的晚清民国人物已远,又一重含义是友人们追寻的学者吴方已远——毕竟,年轻的

吴方学业之外真正的头悬梁离别人世已有十年,惟时光倏忽间就可以漫过十年堤坝。吴方说“你既不能把握住过去,又焉能把握住未来”,一语成谶:1994年,吴方竟罹患肝癌,次年酷暑,因顾念其子将进高三面临高考而免受影响,决心从容弃世而去;在敲定文集书名为《斜阳系缆》之后,将自己悬于门框之上……

  与吴方有着相似命运的另一位青年学者是胡河清。阅读《追寻已远》,胡河清的身影不是萦绕于脑际。生于黄河之滨的胡河清祖籍是安徽绩溪,生于北京的吴方祖籍是安徽怀宁。早于吴方一年,胡河清在上海那幢有百年历史的公寓楼的窗口,让生命飞翔而出。那是暮春之夜,雷雨交加。胡河清与吴方,都是在居住的家园结束生命的——生与死都是家园。他人的一声叹息多么沉重。吴方在有生之年没有看见自己的《斜阳系缆》一书,而胡河清的《灵地的缅想》,也是在他去世后1994年的年底才由学林出版社版。后来,学友们集资为胡河清出版了《胡河清文存》;如今,同样是学友们协力将《追寻已远》选编面世。

  《追寻已远》是晚清和民国人物的素描,其追寻的这些人物,都是在历史情境中独具风貌并留下深刻印迹的,如龚自珍、魏源、王国维、梁启超、谭嗣同、严复、蔡元培、胡适、周作人、弘一大师等等;吴方以意境洗练的表述,阐发人物心灵隐秘,勾勒内在文化性格,评估百年史存功过。吴方的发见是简洁的,所以称为素描比较准确。吴方对现代著名人物的开掘较早,而后出现一个断层,幸乎今日后学有人,我的同龄人傅国涌先生作为文化学者,则有了更深广的开掘。《追寻已远》是从其旧著《世纪风铃——文化人素描》、《末世苍茫——细说晚清思潮》、《斜阳系缆》、《尚在旅途——吴方书话》中辑出而重新编定的,主题专一而清晰了。吴方对近现代文化史的研究性写作,更为随笔化,叙中有议,议中有叙,兼得传记特写与评论思索之妙。在书中可见:春秋知罪两难辞,一生怀抱几曾开;在“万山不许一溪奔”的时节,自由知识分子的精神之路不会“人亡思息”。

  十年前,我读胡河清的《灵地的缅想》以及《胡河清文存》,深深激动于胡河清博士的灵动文字和传统文化功底。在我看来,胡河清大约是文学评论界打通现代与传统的第一人,正如有论者所言,他“拂去埋在时间深处的尘土,挖掘历史的隐涵,提取生命的根基,恢复人类对它们的关注和记忆,唤起沉睡千年的梦想和激情”。胡河清的文论,其实更接近随笔散文,所谓“用心理解,用血验证,追求以理服人,但绝不放弃以情动人,笔下无虚誉,心中有至诚”;真乃“思维舒展,情性率直,笔墨空阔,见识新奇”。正是因为调动了他的古典文化积累,从一个独特角度切入了中国当代文学,才让我们看到了这般高远的意境:古钟清音,绵绵不绝天地;高桐风鸣,源源勃发生机。

  胡河清是孤独的,而吴方则是惆怅的。他们共同走向特立独行,包括死生。学友回忆胡河清,说他“透过镜片的目光温和而沉静”;而同学对吴方的评价,亦是“宽厚温润”与“清贫自守”。就是这样温润温和、富有智慧的青年才俊,共同选择了亲手结束生命。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有思想的人有权决定自己的死生命运。顾随有云:“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胡河清与吴方,从容超越了生死,何尝不是拥有终极的乐观。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谨以这篇短文纪念吴方胡河清,并以《追寻已远》中代序的篇章——吴方自己《卑微的旅行》一文中一段话为结尾:“七十年代有许多日子,我曾躺在山野的蔓草丛中,春天仰望大雁北飞,秋深目送大雁南翔,自己的思绪茫然如荒草渐绿渐黄……”

  (稿源:红网)

  (作者:徐迅雷)

  (编辑:杨国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