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这一年,我们的争鸣是否都有价值?(年终盘点系列之四(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03: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A

  争议靶心农民工生存状态备忘录(2005年12月23日———12月30日)

  争鸣事由无锡红豆集团普通工人孙维国一封来信,让编者备受感动,也让广大读者泪流满面。“撇下孩子不是因为我们心狠”,这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多少异乡人心中的伤

感与无奈。然而,让编者更受感动的,就是作为普通工人却难能可贵的宽容与理解,“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老百姓的社会保障问题,医疗、教育以及一大批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都需要国家付出巨额资金。在国家还不具备满足所有这些条件的当下,惟有期盼一项好政策、一个好制度来惠及相关领域的‘弱势群体’。”

  参与代表孙维国(无锡红豆集团职工);梅溪(南京大学研究生);赵普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王永春(南京读者);秋桐(深圳盐田区沙头角);曹乾石(张家港市凤凰镇)等。

  辩论过程之前的评论,大多责备农民工兄弟为了打工挣钱而撇下孩子在家,忽视了他们的受教育问题,荒芜了家乡的土地,基本上是持“批判”的态度。然而,这次争鸣却让我们看到了农民工兄弟们“无情”的另一面。南京读者梅溪认为农民工“问题的核心并不是怎么称呼他们,也不是该怎样给他们尊严,而是如何从制度安排上给农民工兄弟应有的、不打折扣的国民待遇———和城市的人们一样,可以享受同等的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并有力地执行好这个政策。”随后,王永春的《记住,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赵普光的《不能把教育问题拖成社会问题》两篇文章将论争引向深入。秋桐则认为“维护好农民工的生存权才是根本”,可谓是釜底抽薪。最后,孙维国再次投书本报,并呼吁“如果每份报纸都为我们呼吁爱”。

  意义评价就像孙维国在信中写的一样,希望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农民工问题,也希望农民工的问题能持续下去。是的,讨论虽然暂时告了一个段落,但是我们关注的目光从未放弃。

  B

  争议靶心地名之误大家谈(2005年12月12日———12月15日)

  争鸣事由本报热心读者谷雨曾多次来信给南京的城市建设挑错,这次他认为“为提升南京的地位,充分发挥南京这个民国遗迹最多的城市的优势,打‘总统府牌’、‘民国牌’,无可厚非,‘总统府’三个大字可以再度回到门头原处,那是‘修旧如旧,恢复原貌’,但是,单纯用‘总统府’来做地名、公交站名,实在不可取。”这个问题实在太小了,然而却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这本身也是需要考虑的。

  参与代表谷雨(南京迈皋桥市民);周雯(江苏盐城市亭湖区永丰中学);甘翮(南京干河沿市民);白荷(本报热心读者)等。

  辩论过程正如我们在来信后的编后中所说:“表面看来,名称事小,无非一个称谓问题,就像农村家庭给孩子起名字一样,不管叫‘狗蛋’也好,叫‘金贵’也好,并不影响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关爱。然而,名称作为一个符号,一个标记,既以它的准确性方便我们去记忆、辨认,还以其直射显示与众不同的内涵。从这个层次来说,名称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它的特殊,我们要慎重对待起名。在法理上,要合乎法律规范限制;在生活中,要合乎大众的约定俗成;在内涵上,起码也要匠心独运。”因此,对待“总统府”的名称是否有误才会有多种态度。有人认为“叫上口了千万不要改”,认为“‘总统府’做地名没问题”,还有人认为“地名之误应区别对待”……而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了。而这些,都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规范。

  意义评价慎重对待起名。

  《江南时报》(2006年01月14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