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老“鹰”重抖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05: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让老“鹰”重抖精神

  郭凯李广君冯春梅

  一架架强击某型战机在起飞线上一字排开,飞行员在座舱里待命起飞。

  此时,阴云密布,云底高、能见度逼近战机最低起降条件。

  2005年7月上旬的一天,胶东半岛某机场。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本场指挥员、济空航空兵某师师长夏光伟,用试探性的口吻询问装备部部长孙宝礼:“以现在的天气状况飞机能不能起飞?飞机在空中会不会出现问题?”孙宝礼胸有成竹地说:“飞机绝对没有问题,飞行员尽管放心飞!”

  9时许,随着夏师长一声令下,寂静的机场顿时轰鸣雷动,数十架战鹰如同脱缰的野马以雷霆万钧之势,一队接一队跃上跑道,刺入空中,多批次向数千公里外的战区奔去。

  孙宝礼黝黑的面孔上浮现出胜利的微笑。

  谋战:勇立潮头唱大风

  一架即将参与执行重大任务的战机临阵出现疑难故障,现场所有技术骨干聚集在一起都未能及时排除,第二天的任务极有可能受到影响。危急当头怎么办?

  求援电话打到了孙宝礼的办公室。孙部长果断指示将故障点数码照片立即传到装备部网络中心,部领导、高工、专业主任将进行集体会诊。根据部队提供的数码照片和故障现象,大家意见很快形成一致。据此方案,前方机务官兵很快排除了这一鲜见故障。这要是在过去,电话里扯破嗓子也未必能提供准确的排除方法,而现在全师航空装备系统局域网的上下互联使得对疑难故障实施“远程会诊”成为现实,也使跨时空、远距离开展维修技术支援活动成为可能。

  孙宝礼深知:信息就是保障力。该师装备部在全区航空兵部队较早地建立起了局域网,各级共享网上资源,定期组织网上难题会诊和故障研究,开展网上科技练兵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化训练,信息化建设在该师已经初见端倪。如今,该师每架战机所有质量信息反馈、故障统计,当日即可汇总至装备部机关,彻底改变了过去手工报表的历史;过去专人呈送重要故障情况,现在也只需几张数码图片,就能形象直观地进行疑难故障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就能实现信息交互,以及时组织故障统一排查。

  在对航空兵部队装备保障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故障案例认真研究后,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理论,孙宝礼大胆提出维修新理念:过程检验。目前他的系列“过程维修”理论还在总结完善中,新近提出的精确维修保障、聚集维修保障、即时维修保障等理念也正在推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孙宝礼所在部队战机出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执行任务强度、频度、信息化程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砺剑:逆风远航革新忙

  多年来,强击某型飞机由于本身设计的原因,只能用机翼火箭挂梁挂航训弹,致使火箭和航训弹在训练时既不能同时实施射击、轰炸,又不能连续攻击,严重影响了训练进度和质量。经过充分论证,孙宝礼决心研制“机身转接挂梁”,解决这一训练难题。

  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资料参考,孙宝礼和科研小组的成员投入到紧张的设计之中。经过400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关破难,历经数十次的失败、改进,终于克服了材料连接抗疲劳性差、应用强度不稳定等难题近百个,“机身转接挂梁”终于问世了,从而结束了强击某型飞机使用火箭和航训弹组织轰炸训练课目不能同时实施的历史。

  2000年6月,该师奉命执行整建制综合战备演练任务。这次任务在空军史上尚属首次,战机出动数量多、战场情况复杂。在这种整师建制参与、近似实战的军事行动中,机务部队多、杂、笨、重的地面保障设备,根本无法适应转战千里的快速机动要求。

  面对这一制约部队战斗力的重大羁绊,孙宝礼大胆借鉴外军的野战装备保障经验,提出内场修理设备集约化、外场维护设备小型化、抢修保障设备野战化的设想,很快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大力支持,组成革新小组,全力投入攻关。仅用了3个月时间,他们就研制出了强击机航空兵团机动作战跟随保障系列设备,共16项644件,使每个飞行团机动转场伴随保障装备器材减小体积66.3立方米,减少重量7吨多,相当于减少了一架中型运输机的载运量,装载时间缩短了40分钟。

  打赢:中流砥柱砺英雄

  这是一次令孙宝礼刻骨铭心的奔袭。那年10月中旬,该师组织战术背景条件下的远程奔袭演练。为做好演练中的装备保障工作,孙宝礼组织机关制定了3套周密细致的装备保障预案,还按照预案进行了反复演练,一切准备就绪。

  然而,就在正式演练前一天,为检验该师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上级突然改变原定演练计划,命令他们临时变换突击方向,并在新的航线上设置了不少复杂的“敌”情,对装备保障要求极其严格。面对计划突变,孙宝礼不得已组织装备按照演练要求重新调整装备保障预案,总算完成了装备保障任务。

  部队胜利归来,孙部长深深思考着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演练时推翻原有的预案重新制定新的装备保障预案,说明部队的日常装备维护保障仅能满足于平时的飞行训练,而对战时如何开展装备保障考虑太少,仗怎么打装备就怎么保障,身为重点建设部队的装备部长只有在平时运筹于战时,关键时刻装备保障才能上得去、打得赢。

  “升空就是迎敌,训练就是作战,装备保障没有平时和战时之分!”很快,孙宝礼以部队担负的作战任务为牵引,组织机关研究制定了数十套不同规模的应急机动作战装备保障预案,并定期组织部队进行演练,不断修改完善。

  经过不断摸索和锤炼,如今该师的应急机动奔袭能力大幅提高,只要上级一声令下,他们就可在规定的时间内抵达指定战区,孙宝礼功不可没。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14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