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义务教育,说声“免费”不轻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06:15 青年参考

  农民父母觉得供孩子上学难

  “新年如意事事顺”,这是安徽省蒙城县张湾村农民张道远家门上贴的对联的下联。对联已经残破,贴了有10个月了。两个月前,我在蒙城采访去了张道远家探访。过去的这一年,对他而言,并没有“事事顺”。

  张湾村由几个小村庄组成,张家所在的张湾庄就是其中一个村庄,仅张湾庄就有1000人,都是贫困户。63岁的张道远,双亲早逝,家中只有两间破土屋、四亩地。一家人每天只能吃稀饭,下面条。他娶不到妻子,经人介绍,千里迢迢去甘肃省领了一个智障女回家。这妻子整天呆坐着不会干活。

  小儿子张得蒙的学生档案表上的母亲一栏里,填着“无名氏”,母亲是哑巴,谁都不知道她的名字,或许她就没有名字。大儿子张国亮上中学,学习成绩不错,考大学没有问题,只是家穷而学费过高,将来很可能上不了大学。

  读高中是农民家庭最大的负担

  智障女“无名氏”来自甘肃省,再举一个甘肃省的例子。甘肃榆中县新营乡谢家营村山顶社,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恩玲中学学生杨英芳一家干完农活,从地里回家。53岁的父亲杨育祥手里捏着两个纸团,叫来两个孩子,说:“家里没钱,你们姐弟俩只能一个上学,抓阄吧,谁抓上就给谁交学费。”弟弟杨栋说,他不抓,姐姐不上学,他也不读书了。

  杨英芳也不愿意抓,她说,先把弟弟的学费交了,自己的学费欠下。其实,这是父母的一个“阴谋”。家里27亩地,其中3亩已“退耕还林”,家里大半收入来自这24亩地,年收入有时2000元,最多的一年4500元人民币,但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每年需要7000元。2005年家里只挣到1000多元,而两个孩子上学先要交1700元。

  父母已狠下心,只让儿子上学。父亲说:“你俩先抓一下,开个玩笑。”父亲边说边将一双手伸向女儿,每只手掌握着一个团纸。杨英芳见父亲如此执著,就随意拿过一个纸团,打开一看,纸上是空白的,她一下瘫坐在地上。其实,父亲两手握着的都是白纸。

  杨英芳抓到不再上学的纸团后,给家人做了饭,到山上的农田里干完活,然后从300米悬崖上纵身跳下。

  全村五六十村民找了她两天三夜才救起昏迷的她。醒来后,她说:“不能念书了,唯一的出路断了。我不想再回家。我这样做,不后悔。”恩玲中学副校长张少华说,小学和初中的学杂费都不算多,上大学还有助学贷款,高中却成了“黎明前的黑暗”,是农村家庭最大的负担。

  据联合国公布,全球有1.26亿失学儿童,而中国大陆就占了1/10。北京早在12年前就表明,要在20世纪末实现9年义务教育,但21世纪过去了5年,依然没有实现。

  为什么一拖再拖?是中国贫穷吗?令人感慨的是,很多在中国西南边境的失学儿童,纷纷跑到比中国经济情况差多了的越南和缅甸求学,由外围的穷国来教育中国的下一代。这一奇特现象,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让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当今,凡有孩子上学的家庭,大都负担很重,读小学和初中,如果要选择一个想去的学校,就必须交付一笔不小的择校费,进校后,还得应付明码标价的学杂费,而更大一头的是众多巧立名目的费用。

  一个多月前,国家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说,争取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免费教科书和住宿生活补助;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15年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为公民提供免费义务教育,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据悉,中国正在起草《转移支付法》,对教育财政经费的转移支付作出规定;《义务教育法》以及实施细则也在修改。有消息说,苏州和北京的小学和初中学生,从2006年起不用交钱上学了。北京免除9年义务教育中的学费、书本费和杂费,对农村地区和家庭贫困的孩子,还逐步实行免费读高中。苏州免费项目不仅是学杂费、教材费,还有信息技术费。因此,苏州是全国第一个全免费义务教育的地区。

  当然,说一声免费,其实并不轻松。据说,苏州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70万,地方政府每年需为此追加财政性教育支出3亿元人民币。

  中国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8亿,按通行算法,小学和初中生平均一年需交费800元人民币,就需1400亿元。承担如此巨额,确实不简单,中国政府下了很大决心。

  (本报有删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