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新兴职业缓解就业压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06:58 重庆时报

  

关注新兴职业缓解就业压力(图)

  信用管理师、智能楼宇管理师、健康管理师……几年前,这些闻所未闻的职业如今却已风生水起。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新兴职业与促进就业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政府、

教育机构应该为新兴职业的繁荣准备什么?本报记者就此专访相关代表、委员。

  同声速记员、网络编辑……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引发一些新兴职业的出现,而如何正确引导、扶持新兴职业的发展,也成为了“两会”代表关注的一个问题。

  记者:现在许多新兴职业的出现,是否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同?

  余承宾:从去年开始,国家劳动保障部就开始向社会不定期发布新职业的相关规定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服务业。这些新职业的确立,都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向,有利于开发就业,促进培训就业结合。

  记者:越来越多新兴职业的出现,是否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呢?

  余承宾:我们曾做过一个小范围调查,结果发现,在几百份问卷中,只有不到10%%的人员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相当。

  如果我们能够多开展就业教育和培训,不但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还有利于避免未来由于某些职业人才的匮乏而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报记者唐学萍

  就业无须过“独木桥”

  记者:新兴职业的涌现对拓宽就业途径有什么意义?

  吴晓光:新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就业和发展职业教育,具有不容置疑的牵引或者说导向作用,它蕴藏着无数的就业机会。就业对象不需要在传统行业中挤“独木桥”。

  记者:既然新兴职业这么重要,可实际上现在它还不常被人关注,政府应做哪些事情呢?

  吴晓光:政府应当提前思考、提前规划,可组织或依托现有的部门进行新职业发展的研究,并为老百姓提供引导。本报记者林克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