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部分政府部门会议浪费透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09:32 南方日报

  室外天寒地冻室内食冰解热,3天会议可花费304万元巨资

  部分政府部门会议浪费透视

  一周聚焦

  会议浪费触目惊心

  会议室要大的,夏天冷气要足,冬天室内要热,精制的会议材料散落满桌,只喝两口的矿泉水不得不扔掉……又到年终岁尾,又是各种会议密集召开的时候,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导者,一些政府部门在会议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

  东北地区目前正值数九寒天,室外冰天雪地,泼杯水转眼就成冰块。但一些政府的会议室里却炎热如夏,还得靠吃雪糕来降温解热。一位新闻同行近日在沈阳参加一个政府部门召开的会议时,就享受了冬日食冰消热的待遇。她感叹,大家都是穿着毛衣毛裤羽绒服去开会,根本用不着那么热;“空调加上暖气,热得还要吃雪糕,真有太浪费了。”这位同行说,参加许多会议时都发现,窗外明明艳阳高照,窗户上却拉上厚厚的窗帘,室内则灯火通明。

  记者近日参加了在辽宁某部门的工作总结会,这个总结会竟然开到了五星级酒店。这家单位领导还说:“大家一年工作十分辛苦,一人一个标准间。”记者粗略估计,会期两天,与会人员100多,每人一间标准间约需300元钱,算下来仅住宿费就6万多元;这还不包括会议场地使用、会务用餐等各种费用。

  无独有偶,记者此前参加国家某部委在山东烟台举办的一个农村会议。现场发言时,一些从中西部地区飞来的厅局长们在下面讨论怎样给领导或家人购买当地特产螃蟹。次日赴莱州参观时,10多辆车里近1/4的人连车都没下。一位负责接待的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这次参观,他们准备了半个多月,甚至还为车辆停放进行了“彩排”。

  大肆浪费背后玄机

  会议是政府部门贯彻政令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方式。然而,一些会议开得多而奢侈已经成为与豪华办公楼、办公室浪费一道被公众称为建设节约型政府的三大软肋。据记者调查,会议浪费背后有着令人忧心的玄机:

  首先,以会议贯彻会议导致会议过多过滥。记者曾与一些在政府机关的朋友探讨“会生会”的弊端,他们大倒苦水说,许多东西中央文件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真正落实的主体则是县乡两级,可省市要重视中央精神,就得做“传声筒”再开一次会。这样一来就导致开销同会议一样地“滚雪球”。

  第二,监管不严导致会议浪费。突击办会为了花掉预算费用。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预算体系日趋完善,今年确定的钱今年必须花完,否则就会变成预算执行问题。因此,一些政府部门到了年终,看到账目上还有剩余银子,便拿出来大开“神仙会”。各项费用“变脸”会议开支。广州一位研究人员曾告诉记者,他有一位经费充足的教授朋友,宴请宾朋、旅游考察的费用全部计入一家综合性豪华宾馆,费用集结到一定程度后就以会议名义结算。

  会议畸变形象工程。近年一些地方热衷于“造”会。国际研讨会、高峰会多如牛毛,层次节节攀升,标准越来越高。这些会议不少是政府主办并承办,记者也如同赶场子一般“赶会”;但会议的效果往往是盛会之下其实难负:台上几个人在听同声传译,会场内却空空如也。当会议成为做秀的时候,浪费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三,奢华腐败之风助长会议浪费。最典型的莫过于国家审计署披露的国家电力公司3天会议花费304万元巨资的案例。因此,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开会像过年,酒肉都齐全。”“开会开会,一开就醉。”“一天会议两天玩,四天五天是参观,六天七天算中转,八天九天把家还,回来还得歇一天,凑足十天花万元。”

  会议节约政府先行

  会议浪费,小至一杯水、几页纸,大至总统套房,都是对政府部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拷问。

  就连山东那次农村会议的接待人员都认为,有很多会议,完全可以开个电视会议;然后让有兴趣的厅局长们针对各地实际,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现场参观,这样不仅效果好、费用省,至少不至于“上面苦口婆心讲三农,下面兴致勃勃谈螃蟹”。

  会议并非不能做到节能降耗,只要肯做,处处可在“省”字上做文章。记者去年盛夏曾在沈阳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感到耳目一新:会场不在室内,而是在一块露天草坪上,大树环抱形成的凉荫让人感到十分惬意,不需要在室内点灯熬油,也不需要打开冷气;会议材料仅有几页且是双面印刷;会务人员也未向与会者例行地发放一瓶矿泉水——如果口渴了,在草坪的一侧设有茶台,喝多少倒多少。一位同行给这种会议起了一个名字——绿色会议,节能又节约。

  建设节约型社会,对待浪费行为不仅要给予道德上的声讨,更要健全规范的制度、推行节能降耗、建立节约制度。建设节约型社会,党政机关应以身作则当节约榜样,不妨就从眼前的会议节约做起。

  新华社

  图:

  一定要挺住,会议的高潮还在后面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