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超九成国人有安全感”中的“阿Q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15:38 人民网

  1月11日新华社一则《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显示近92%的人感到安全》的新闻读来让人玩味: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了2005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结果:91.9%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或“基本安全”,比2004年调查上升1个百分点。这是全国关于此的第五次公告。

  或许是巧合,记得去年国家统计局也是这样的一组公告,说2004年全国有超九成的

公民有安全感,与上一年即第三次公告的“安全感”比例基本持平。看来第五次公告不但要与上一年持平,还攀升了1个百分点,增加了公众的安全信心指数。

  在人们忙着购年货,准备着贴春联之际,岁末道一声平安,报一回喜,这本是百姓所盼,原本听到这样的“超九成人感到安全”和“上涨的一个点”会欣然才对。可不知何故,联系到激荡纷纭的2005年,我怎么也张罗不出半点为此高兴的理由。所谓“安全感”,不是一个伸手能及的实体,它是存活于心的一种心理感觉,是不便琢磨的虚化的东西。既然统计局硬要把不可知的“安全感”幻化为一种可视的百分比,那就请让我从这个百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说开去吧!

  这个安全比率的分子分母各为多少?在2005年,如分子代表包括治安事件侦破案数、安全隐患整改数、解决失学孩子上学率、百姓看病难缓解率、下岗职业再就业数、拖欠民工工资追回数等,这些数目假若是变大了,那么,安全感百分比就会一路飙升。用不着统计,一系列分子值还未见提升。相反,发生不安全的事件的分母值却在增大:这一年里,不管孙家湾240多名矿工还是七台河140多矿工的遇难;黑龙江沙兰中心小学105个幼小的生命被洪魔吞噬;沁源20名孩子因学校无操场,在公路上跑丢生命;一起接一起的治安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件又一件恶性拖欠民工工资事件还在上演;哈医大二院500万“天价事件”折射出中国有近五成公民有病望断医院路……

  分子踟躇不前,分母仍在看涨的境况下,要奢望拉动百姓的安全满意率,估计是一厢情愿。报道称,该次调查按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这是统计学中关于调查抽样的专业内容,恕笔者寡闻,不便多嘴。但现实的安全状况与科学统计的“背向性”却让人不自觉地怀疑起抽样人群的触角范围与“纯洁度”。究竟是些什么范围和什么样的样本?

  其实,怎么选样,如何统计,交给哪一级机构去统计,要客观定性百姓的“安全感”,我不将不安全教训刻进骨髓,就欲“华丽转身”迎接新年,依我看,此报喜不报忧的固定思维是于国有害,于民无利的。说到底,这种忽视安全隐患和不安全现实,提升的非客观统计数字其实是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把明显有水分的调查数字说成“国人安全感的肯定率”,不仅有粉世太平之嫌,也是对公民综合安全的不负责态度。这种行为不但遮住了安全隐患的“伤口”,还会使本该绷得更紧的安全神经松懈下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