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双重喜庆”被肢解了(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04:11 重庆晚报

  

“双重喜庆”被肢解了(图文)

  设计者对现状很不满意

  在主城北大门的余(家湾)松(树桥)路转盘,塑有一座28米高的红色雕塑,名为“双重喜庆”,是在峰会期间全市公开征集制作的。市人大代表周家修等递交议案指出,现

在的雕塑极不完整,被肢解了,要求尽快完善“双重喜庆”的本来面目。

  设计者:

  “双重喜庆”被肢解了

  昨天,“双重喜庆”雕塑的设计者、长寿区文化馆副馆长邓刚来到余松路转盘,痛心地说:“我的雕塑被肢解了。”

  他说,这个雕塑是他响应亚太市长峰会的征集邀请,花200多天潜心设计的。这个标志主要以重庆因“双重喜庆”而得名为背景,主体雕塑采用民族特色的中国结与民间灯笼相结合,而灯笼则是“双喜”的汉字镂空雕塑,顶上是双“磬”,上下结合为“双重喜庆”。在主雕四周,是四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圆雕,分别为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唢呐阵阵和爆竹声声,寓意为:“金龙腾飞迎喜庆,雄狮起舞满园春,唢呐高歌传捷报,爆竹喜迎四海宾。”

  “可是,制作的人没经我同意,擅自更改了设计,居然没做四周的四个圆雕,这侵犯了我的著作权。”邓刚说,自己的设计方案经过了公示和市长办公会讨论,但最后还是被更改了,他要为自己的作品讨回一个完整之身。

  人大代表:

  应尽快完善城雕

  在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周家修等递交了议案,要求尽快完善峰会城雕,恢复“双重喜庆”雕塑的完整性。

  周家修在建议中称,他在调查中发现,这座组合城雕在建设中却只建了中间的主体部分,没建设周围的四组圆雕,而成为“残缺”的雕塑。他认为,作为目前我市惟一一座以重庆的由来命名的雕塑,已是我市的一张名片,如保持其完整性,更能体现雕塑的内涵,也更具美感和喜庆氛围,“残缺的“双重喜庆”给人感觉比较单调,更谈不上喜庆。”

  市城雕建设办:

  视周边环境而定

  市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曾经回函称,市政府常务会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审议,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设计”的要求。市城雕委对调整方案进行了审定,提出了明确的修改意见:即高度控制在28米,周边的四组雕塑待主雕建成后,再确定是否实施。

  市城雕办解释,目前,余松路转盘四周的环境尚未完善,雕塑与四周环境和建筑的关系还难把握。下一步,待四周环境状况明确后,再考虑主雕周围的雕塑是否建设。

  邓刚对这一答复并不满意。邓认为,他在设计时已得到了规划部门对余松路的规划图,是在规划图的基础上设计的“双重喜庆”雕塑,不存在需要视周边环境而定。

  首席记者 朱明跃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