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做大做强贵州文化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08:31 贵州都市报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文化产业”在贵州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多彩贵州”的高调登场,一种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由此摸索出炉。紧接着,去年11月27—28日,高规格的“贵州省发展文化产业工作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在这次座谈会上,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强调:“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拉动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

发展的强大引擎。”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李军在会上希望各地各单位能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在实施一批项目上有突破,二是在建设一批基地上有突破,三是在打造精品上有突破,四是在拓宽投融资渠道上有突破。

  而本报在随后的采访中也发现,尽管与会的许多政府官员对“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感到很陌生,但在这场座谈会之后,他们对这一概念开始熟稔起来,并即将作出相应的决策来发展地方的文化产业。

  观念的转变是发展这一新兴产业的根本。去年12月上旬,在本报奔赴地方采访之前,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李军做了“多关注地方官员观念的转变”的专门批示。

  采访中,有地方官员指出,如果政府不进行文化体制的改革,要想让文化产业持续性发展几乎是不大现实的事情。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向勇在接受本报电话专访时也称,文化产业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结果。如果党政官员观念转变快,文化产业发展就越快。

  有关人士认为,“从总体上看,贵州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无论与东部地区还是与邻省比较,差距都较大。据有关资料,贵州文化产业的总资产为10亿多元,而四川省文化产业的总资产为200亿元。”

  这表明,贵州的经济总量小,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于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少,市场小,规模不大,加上思想观念、认识等方面的原因,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困难更多。

  2006年,贵州文化产业将步入新的旅程。在新的旅程中,贵州的文化产业尚需在哪些方面作出怎样的努力,而这样的努力又将使贵州的文化产业呈现怎样的形态,而这样的形态将会给贵州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此,我们怀着乐观的期望。

  人才是关键

  

做大做强贵州文化产业

  包俊宜委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贵阳市文联主席):

  “人才是关键!”包俊宜委员快人快语。他说,去年,我省“多彩贵州”搞得轰轰烈烈,效果非常好,其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揭开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序幕。从长远的角度看,我省文化产业要发展得上规模上档次,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一席,关键在于人才。

  包俊宜说,去年我省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战略,并推出了“多彩贵州”等品牌,非常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虽然从全国范围看,我省发展文化产业晚了点,但只要把握得好,后来居上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文化产业和经济、旅游等有极大关联,一旦形成品牌,就会产生巨大的效应,将推动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他说,我省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基础薄弱,人才缺乏,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形成了规模小、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的尴尬局面。事实证明,“多彩贵州”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所以我省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更新观念,借鉴“多彩贵州”的成功经验,制定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并注重挖掘和培养本土人才,通过社会化运作,做大做强文化产品品牌。

  “发展文化产业既要考虑打造品牌,也要注重多样性。”他说,政府要出台政策激励各种文化艺术门类百花齐放,各地州市也要推出自己的文化品牌,这样才能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具有底蕴。同时,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在提倡保持原生态的前提下,也应注重用现代元素对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加以提炼加工,这样才富有时代气息,才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时代特色。

  资源配置要社会化

  

做大做强贵州文化产业

  郭子仪代表(贵阳市第七中学校长):

  郭子仪代表,已报名出席即将开幕的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对于文化产业这个新兴的概念,在教育第一线工作近20年、即将出席贵州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郭子仪,却有着很深的认识。

  “我一直都对文化领域方面的学术研究很感兴趣,今年更是因为我省正式提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所以萌发了一点自己的想法。”谈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郭子仪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发展文化产业,文化资源的配置是相当重要的。”郭子仪认为,文化资源的配置应走向社会化、走向产业化,才能具有竞争力,才会有存在的空间和价值。

  同时,应加强对传统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和进一步完善。

  郭子仪告诉记者,谈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个需要十分注意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在包容外来文化的同时,又不失去我们中国传统的、优秀的、民族的文化这根“主心骨”,是很值得社会深思和研究的。

  郭子仪建议:“对文化产业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梳理,必须将事业和管理部门区分开来。无论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配置,还是对传统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弘扬,文化产业部门和相关企业,只能是经营文化的表述或表达的外在形式,而不应改变其内涵。”

  提升贵州旅游品质

  

做大做强贵州文化产业

  平治代表(贵阳市文联党组成员、贵阳美术馆馆长):

  已是连续三届省人大代表的平治,刚刚报到出席即将开幕的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他认为,2005年,我省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一五”期间,贵州文化产业将获得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贵州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要实现文化产业质的飞跃,还需要很大的投入,这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它需要社会资金的积极参与。

  平治代表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同于其他产业,不是所有的文化事业机构都要产生经济效益,一些公共服务性强的文化机构,还得由政府来加大投入,譬如博物馆、图书馆等。最近几年,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硬件设施投资力度非常大,贵阳大剧院、贵阳美术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他说,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在“大文化”的概念之下发展文化产业,将有利于提升贵州旅游的内在品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强,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省的书画市场不断升温就是一个例子。

  保护民族文化资源

  

做大做强贵州文化产业

  

  

  张景梅委员(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文教处处长):

  张景梅委员认为,贵州是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要发展贵州的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处理好文化事业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搞好民族村镇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力度,加强对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

  她指出,保护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具体应做好观念更新、政府保护、立法保护、重点保护、分类保护和加强教育6个方面的工作。

  张景梅委员的建议是:尽快健全落实各地州市及县的民族文化保护机构;各级政府应将民族文化保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省政府督促加快民族民间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工作;开展对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的宣传和执法检查活动。作者:石云华李阳杨雄沈丽琼何星辉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