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问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09:48 南方日报

  姚柏林

  “岁”除了年龄之外,还有年景之意。《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说:“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后汉书·段颖传》有:“岁时丰稔,人无疵疫。”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曰:“田园岁入有余资。”孙中山《国民政府大纲》讲:“土地之岁收”。这些个“岁”,说的都是老百姓一年的收获、收入以及生活状态。

  有个故事,更是把“问岁”描述得活灵活现:春秋战国时,齐国派使者去赵国,接待来使的赵威后还未打开国书,就向使者发问:“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贼而后尊贵乎?”赵威后当即反问他:“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岂能舍本而问末者耶?”(见《战国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如果年成不好,老百姓吃不饱肚子,那么君王的位子也会不稳,还说什么尊贵呢?这个故事形象地阐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给人以深刻启示。

  新春佳节前后,登群众门,问百姓事,看基层民众在想什么,有何困难,把温暖及时送到群众与官兵的心坎上,这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忆往昔,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逢年过节,总不辞辛苦,走村串户,到老百姓家和部队基层看望和拜年,拍拍炕暖不暖,看看粮囤满不满,数数猪羊有几头,问问新年怎么过,发现问题,尽力解决,与基层群众亲如一家。今天,从中央到各级领导继承与弘扬了这一传统。新年还未到,又是给困难群众捐钱捐物,又是安排文化部门、医疗单位、公安系统、民政机构等,深入基层尤其是受灾地区,实打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从去年中开始,就顶着凛冽的寒风,不顾高原缺氧,先后到西宁、海东等地,深入乡村,企业和城市社区,与老百姓促膝谈心,问耕作,谈收入,谋未来,给基层群众送去无限温暖,使大家打心眼里觉得舒坦和开心。

  然而,有的“公仆”并非如此。他们认为“个人仕途凭上级,升迁进步靠领导”,对基层群众“关照”再周全个人也得不到啥好处。在这种“等价交换”思想支配下,他们不是登基层门,进百姓家,而是利用过年的“大好时机”,跑领导家,送钱送物,联络感情,以图发达。有的则以为逢年过节笑纳财礼理所应当,法纪不好追究,对基层群众的“岁”不管不问,对百姓的苦衷置若罔闻,私欲的膨胀使他们的本色发生了蜕变。还有的觉得过年如打仗,忙于应酬接待,开会总结,无暇顾及群众的“岁”,总是坐在办公室,泡在会议场,吃在宾馆里,群众难见他们的身影。

  当官问“岁”,连封建士大夫都深谙个中奥妙,作为执政为民的共产党,更应该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比天还大,更应清楚地知道过年问“岁”有关水舟之理。一位伟人说过,把耳朵贴着大地,倾听它的声音。各级领导和组织,都要利用逢年过节这一契机,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拜年问“岁”,察看民情,高度关注基层群众的呼声和情绪,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视问“岁”为一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执政地位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之举,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千方百计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大家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定的节日。唯此唯大,岂有它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