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纪念蔡楚生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今早开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12:03 大华网

  本报讯(记者黄颖)今年是著名潮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百年华诞,由中国文联、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影协、省委宣传部、省影协与汕头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蔡楚生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今天在我市拉开帷幕。昨晚,记者采访了来汕参加活动的蔡楚生的四个子女和故交陈仲豪先生,他们深情地回忆了心目中的蔡楚生。

  一生勤奋刻苦

  这次在父亲的家乡举行纪念活动,蔡楚生的子女们非常高兴,心情无比激动和感激。“勤奋严谨、刻苦耐劳是父亲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二女儿蔡海云说,在她的记忆中,几十年里,父亲从没周末、下班时间,总呆在办公室里。“哪怕生病的时候,都起不来了,还惦记着工作,病榻的床头柜里放着一个笔记本,每天的备忘录总是记得满满的。生活非常简单,特别辛苦。”

  儿子蔡明说,父亲做事坚韧不拔,目标一旦确定之后,不管多大困难,他都会坚持到底。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在香港工作,他拼命筹集资金写剧本、拍抗日电影,所拍的《孤岛天堂》、《前程万里》等影片当时在国内、东南亚都很有影响。抗战胜利后,拍《一江春水向东流》,因缺乏资金,中间几次停拍,但他始终坚持没有放弃,终于取得成功。“父亲常对我们讲,一定要有责任心,工作交给你了,不干则已,干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好。”

  潮人本色从未褪却

  1938年,蔡楚生最后一次回乡,家乡只留在他永远的记忆中。“父亲一生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情愫。”蔡楚生的几个子女告诉记者,“父亲把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融进了他的作品中。”在蔡楚生于三、四十年代拍摄的电影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优美的潮乐,淳朴悠闲的潮汕功夫茶画面,以及潮汕地区随处可见可闻的民俗民谣。

  据蔡明介绍,蔡楚生一生最喜爱的地方戏曲就是潮剧。五、六十年代,汕头潮剧团到北京演出,蔡楚生知道后,马上邀请潮剧团的家乡人到自己家中欢聚长谈。他对搞潮剧的朋友很尊重。他说,潮汕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潮剧是古老的戏剧,潮乐是古老的戏乐,是应该值得尊重的。对家乡来的亲人,蔡楚生也都很“关照”,只要能帮的,他都会毫不含糊地帮一把。他常对蔡明讲,潮汕人在外面拼搏不容易,能够成功就更不容易,靠的就是大家团结互助,和谐共勉。

  待人温和谦逊

  陈仲豪先生今年83岁,比蔡楚生小17岁,可以算是忘年交。谈起心目中的蔡楚生形象,陈仲豪认为蔡老是一位温和谦逊、平易近人的好乡亲。陈仲豪与蔡老第一次见面是在上1944年代。当时对蔡楚生仰慕已久的陈仲豪得知蔡楚生从香港到桂林养病、写作,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他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蔡老的住处,拜访了这位同乡。“初次见面的情景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当时蔡先生身体不是很好,老是咳嗽,但体弱多病掩盖不了他的温文尔雅,他的眼睛特别有神,而且对我这个小同乡也非常亲切。”陈老回忆道。

  1944年夏天,由于战乱原因,陈仲豪和蔡楚生从桂林一同到了柳州,这使陈老得到了一个与蔡楚生“亲密相处”的宝贵机会。“当时我们一同寄住在剧宣队驻地。那是一所中学的教室,我们以课桌为床,同住、同吃,共同面对战火灾难。”陈老告诉记者,“那时的我是一个年轻幼稚的大学生,而蔡楚生已是38岁的著名电影艺术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思想感情的互动交流,他关爱我这个青年人,我则把他视为良师益友。”不久,由于日本鬼子入侵广西,陈仲豪和蔡老又不得不离开柳州,开始1万多公里的大流亡。“正是在黔桂铁路1万多公里的大流亡,成为以后蔡楚生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生活源泉和情感体验。”陈仲豪说。

  (责任编辑:黄幼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