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省长道歉之后(今日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2:27 人民网-华南新闻

  

省长道歉之后(今日关注)
前来海南投资的台商许先生,去年在海口市市长接待日解决了他一直期待解决的问题后,愉快地向围上来采访的记者表示,他对在海南投资充满信心。

  刘斌和摄

  2004年11月,海南省省长卫留成率团在香港开“海洽会”,有港商进言:“一个地

区要发展,必须让投资者有信心。”卫留成自然明白言下之意,他当时就诚恳表态:“过去有乡亲在海南投资不太成功或受了一些气,我作为省长在这里向大家道歉,请大家向前看。”

  海南省省长的“道歉”,令海南人深刻反思。2005年1月1日,卫留成用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强化并且细化了海南的承诺:今年将是海南的“投资环境建设年”。要用3年时间,使海南的投资环境得到根本改变。

  “疗疾”

  有顾虑的客商留下了

  这一年的“猛药”,首先下给了久治不愈的“行政痼疾”:1月,海南省“行政首长问责制”出台,县级以上行政首长,全部问责“投资环境”;6月,海南特区成立17年以来,第一次以省委名义出台《关于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8月,海南成立“投资环境监督中心”,专门受理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投诉,规定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内办结或答复。

  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目的只有一个:强化各级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办事效率。

  随后而来的,是在海南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各行各业都忙着展现自己“迷人”的方式:窗口服务制、直接办理制、社会服务承诺制……人们把改善海南的投资环境视为“家务事”。海南人的好客,通过各级政府机构的窗口,通过各级公务员的笑脸,让一批批投资商耳目一新。

  在国内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海南通威集团,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集团在全国各地开发区有多个分公司,2002年,他们打算到海南设立分公司,因忌于海南投资环境的“恶名”,不敢轻易下决心。在多次考察后,老城经济开发区的真心打动了考察者,于是选定在此设厂。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正在外地的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思涛连夜赶回来签协议,紧接着的是各个职能部门主动上门帮忙,仅用半年,海南通威就建成投产。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海南通威总经理易刚辉不停地感慨:“工商注册只花了3天,这个速度我们也没有想到。”

  “来投资,来开发,你发财,我发展”。这句话很快成为海南各级政府的“口头禅”,并演绎出许多有个性的注释,如老城开发区独创的“马上办办公室”;三亚市工商局不设双休日“窗口”;万宁市则规定,投资项目发生财物被盗,限期一个月破案,否则经评估损失价值后,由所在地政府与市政府共同负责,先相应进行补偿;东方市甚至专门出台文件,帮助解决重点投资企业业务骨干的“择偶难”……

  “我们的确看到了海南的变化,感受到了海南对投资者的真诚。这些,再加上海南的资源优势,就足以让我们留下来大干一场。”投资者说这番话时,显然原来的“顾虑”已经没有了。

  践诺

  灰心的外商们回来了

  2005年,海南痛下决心,全力解决全省一大批久拖不决、社会影响较大的涉及投资者利益的典型案件,以此兑现以往的承诺,重树诚信的政府形象。

  在海南,很多投资者都知道台商王希山。这个82岁的老人13年前花2000多万买下海口滨海公园西侧31.7亩土地,准备建设五星级饭店。然而,由于城市规划不断调整等原因,建设一再搁浅。13年间,王希山四处奔走,他曾沉痛地说:“这伤了我的心。”2005年,王希山终于置换到一块土地。重新看到希望的王希山,仍打算建酒店,实现当初的梦想。

  恢复信心的当然不仅只是王希山。2005年,一批和王希山有同样经历的投资者,又回到了在海南创业的行列。

  2005年11月,泰国泰南公司从卫留成手中接过文昌市拖欠近12年的2660.6万元土地补偿款。一次性还清所有补偿,是泰南公司没有想到的。为此,泰国海南会馆郑有英等侨领专程来琼表示感谢,并表示要回海南投资。

  这一年,荣事通公司也终于与海口国土部门签订了拖欠6年的还款协议。1999年,荣事通公司购得约215亩的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然而,4503万元土地承包款上交后却迟迟拿不到土地开发证。企业感叹:4000多万元投资款看来要打“水漂”了。想不到在海口市长陈辞亲自过问下,“漂”了6年的投资款又回来了。

  截至2005年11月,海南省督办的58宗涉侨经济投诉案件,已结案80%。这些涉侨经济案件的妥善解决,显示了海南政府诚信的作风,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此,计划在海南投资30亿元的华田投资董事长王树生深有感触:“如果当初决定投资海南是凭感觉和喜欢这里的自然环境,那么现在对海南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里有着务实的政府和纯朴的民风,相信企业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2006年新年伊始,海口市决定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解决拖欠多年的土地款、工程款遗留问题。这一彰显政府诚信的举措,将会让投资者们更加放心。

  “北拓”

  四面八方的客商涌来了

  海南地处祖国最南端,从这里一过琼州海峡就是“北上”。

  海南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区域合作的大背景,海南要借助“泛珠三角”、“长三角”、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平台,尽快融入更广泛的区域合作当中。为此,他们主动与几大经济区域对接,省委书记汪啸风、省长卫留成亲自带队,先后到“泛珠三角”及“长三角”等地省市,宣传自己的区位优势,举办各种经贸洽谈会,让投资者对海南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数次率队“北上”,很快引来了投资商们的“南下”。据海南省政府招商办主任赵莉莎介绍,两届“珠洽会”、“海洽会”和上海招商活动,海南省共签约219个项目,金额达1500多亿元。截至2005年底,全省签约项目执行率达73.6%。像“香港城”、“广东街”、“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城”这样有着鲜明特色的商贸中心,各地纷纷涌现。

  以“浙商”为例,目前,在海南有近万家浙江企业,注册资本达到百亿元,实际投资运作的资金更是高达300多亿元。国内外知名的浙江大企业如中国广厦集团、娃哈哈集团、耀江集团、华立集团、万向集团等先后进驻。其中生产汽车的吉利集团还投资30亿元人民币,兴建了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并开发三亚著名旅游区落笔洞文化旅游项目。

  海南还成为内地大企业进军东南亚的桥头堡:比如海口市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南洋批发城”……同时,一批批来海南投资的旅游地产巨头也表现抢眼:电讯盈科-和黄地产、恒基地产、中信泰富、中信国安、保利集团、华隆集团等接踵而至,整个海南东海岸,包括海棠湾、清水湾、神州半岛、博鳌、铜鼓岭、美丽沙、新埠岛等纷纷找到了“娘家”,而且“嫁”得都很理想。随着一批大型旅游房地产板块的连片高标准开发,海南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已经到来。

  这,应该是对“省长道歉之后”的最好注解……

  《华南新闻》(2006年01月16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