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热点提案”热在哪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3: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去年中吉化双苯厂爆炸导致松花江大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引咎辞职;哈尔滨、深圳相继曝光的天价医疗费事件,使国人的目光对看病难、看病贵再一次聚焦;洪战辉单薄双肩抚幼养老,其身世“感动中国”,也把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摆在每一个政府官员的案头……

  江南时报记者昨天在采访江苏省政协年会时,欣喜地看到,在委员们提交省政协九

届四次全会的300多份提案中,有数个提案高度关注这三类“震动”2005年的热点事件。

  1社会各界再也不能对鱼龙混杂的医药代表熟视无睹了!

  【背景新闻】

  去年6月,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离休教师翁文辉住进哈医大二附医院,8月6日,老人因抢救无效病逝。翁文辉住院共67天,各项费用合计139.7万元,平均每天2万多元。家属还在医生建议下,花钱买了400多万元药品交给医院,合计耗资近550万元。67天竟花费近550万元,仍未保住性命,被人们称为“最昂贵的死亡”,也被称为“天价医疗费用”事件。哈尔滨爆出了550万元的天价医药费事件后,深圳又爆出120万元住院费事件,在全国各地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记者观察】

  “看个感冒,挂个水,吃些医生开的所谓进口药,能花掉我近千元。一个月的收入进一次医院就去了一半。”市民王先生对日前生的一场感冒很是苦恼,并如此向记者诉苦。

  医疗费用一般由药品费用、消耗品、器械的费用、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费用、医院管理费用组成。目前,我国医院医护人员技术收费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最低的;在医院管理方面的费用也是全世界最低的,床位费比住地下室旅馆还便宜。那么老百姓还强烈地感觉到看病贵,究竟“贵”在什么地方呢?

  记者采访了解到,药价虚高是看病贵主因之一。药品营销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我国药品价格虚高客观存在,其高额利润也为大量闲杂人员涌入医药代表队伍和提供药品回扣创造了条件。

  政府往往只从最终的销售价格入手,强制降价,而没有对药品流通环节中的药价上涨的空间进行控制,造成政府虽然花大力气降低药价,但效果却不明显。“变脸药”造成药价虚高,政府无从监管;“公关费用”增加,导致药品招标失效;价格低的药品进不了医院等都是目前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个几十元的药品,医院卖到病人手上时,变成了几百元,利润翻了十番,直接刺激了医生的“经济热情”。医生、医药代表月收入的“大头”,最终竟然全部是由病人“埋单”。

  【委员原声】

  “在许多医药代表的心中,只有一个‘钱’字,没有起到在生产厂家和医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作用,而是想尽办法,甚至不惜采用不正当的促销行为最大限度地销售自己代理的产品,争取最大利润。他们腐蚀了医生,在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的同时,更是损害了病人的身体健康。”省政协委员陈建国在一份名为《加强医药代表队伍管理,规范药品购销行为》的提案中,指出医药代表队伍种种不良行为导致看病难的现象。他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医药代表管理办法。

  陈建国告诉记者,目前,以三项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机构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医疗卫生改革正步入攻坚克难的阶段,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混乱,药品费用昂贵已成为老百姓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

  通过几个月时间的调研,陈建国走访了不少医院后发现,医药代表队伍庞大,一家医院内同时可有几个人做不同厂家的同一药品促销工作。另外,医药代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医药代表社会背景较为复杂。对此,陈委员认为,对如此庞大而鱼龙混杂的医药代表队伍,社会各界似乎熟视无睹,并没有给予承认,至今没有一家归口的管理部门,也没有出台管理办法,如果任其发展,后果严重。

  他建议,必须加强对医药代表队伍的管理,规范药品购销行为。对生产企业和医药代表在药品营销中有违规行为的实行登记、通报,加强检查、监督,严格执法,真正实行奖优罚劣。

  省政协何小元等两位委员告诉记者,他们提交的一份提案建议,打破“以药补医”的恶性循环,切实降低医药费。鼓励开办平价药房,从流通环节抓起压缩药品涨价空间。政府要鼓励、支持和保护平价药房开业和布点,放开医院门诊药房,允许社会药房进入医院等措施。

  2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社会保障可以实现“无缝衔接”

  【背景新闻】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洪战辉12年如一日用瘦弱的双肩抚养和赡养两个无社会保障的亲人,他也因此而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洪战辉“一家”是在“医保、养老”等诸多社会保障系统的“庇护”下,他们的生活也不至困窘至此。“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现象,已成为当今中国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记者观察】

  职工退休时领取养老金的多少,与当地平均工资、缴费率等密切相关,经济实力强的地区,养老金待遇水平较高,反之亦然。然而目前,江苏由于未实现市级统筹,形成了同一城市中不同统筹区域间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待遇差异较大的问题。郊县的退休人员拿的养老金比城区少了不少,同样的物价,同样的看病钱,养老困扰着他们。

  另外,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县市保险基金统筹能力也不平衡,经济实力较弱的、财政困难的、收支有缺口的地方足额发放养老金较为困难。一项专项调查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江苏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险的有49个市、县,其中苏北占了91.8%;而经济发达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多,苏州市区和所辖各县2005年1~6月就结余47亿元。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江苏养老基金支付压力在逐渐增大。

  “加快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和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构筑广覆盖的社会安全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省委书记在报告中如是说。

  【委员原声】

  省政协李晓布委员提交提案建议,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能力,保证均衡地区和地区间的负担,江苏要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市级统筹,并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这意味着江苏各市郊县的职工能和主城区的职工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政策,今后全省职工都有望能享受到同等的社会保障政策。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相当多一部分人处于流动状态,难于享受社会保障的窘境,省农工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议,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计生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要逐步实行统一账户管理,允许进城务工人员不但可以转移个人缴纳的部分,也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和方式转移务工所在单位缴纳的部分。这就需要建立以电脑网络为依托的全省性的以至全国性的社保监控管理服务体系。在社保监控服务体系里,社会保障可以实现“无缝衔接”,也就是说进城务工人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在这个体系里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

  3让“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整歇!

  【背景新闻】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旗下的吉林石化公司车间发生爆炸,泄漏的化学物品在松花江中形成了长达数公里的污染带,导致中下游的哈尔滨市不得已停水4天。直到1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发布公告称:事故属于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吉化应负主责。随后,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环境保护再度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记者观察】

  近年来,江苏省在大力发展沿江经济中,长江两岸星罗密布的化工区、江面来往频繁的装运化工原料的巨轮,犹如一枚枚不定时的化学炸弹,一旦出现中吉化双苯厂那样的爆炸或沉船、泄漏事件,很可能会直接影响省内7400多万人的饮水。

  在江苏境内严控污染,强化环保,已成为各级党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省委书记李源潮在“两会”开幕式讲话中着重强调,要围绕经济持续增长、排污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的目标,在一切项目建设中优先考量环保因素,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和治理污染。不断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蓝天碧水青山的江苏。可以说,江苏环境保护进入了一个最好的时期。

  【委员原声】

  针对江苏目前河道湖泊、城市大气等污染还较为严重,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一味追求发展速度,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现状,金元兴等22位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将环保指标列入政绩考核。

  “江苏一些地方政府在对待环境保护上‘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金元兴等委员认为,造成江苏环境保护工作开展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一些地方的“政绩考核”中,GDP和地方财政的数字仍然远远重于对保护环境的要求。在诸多指标考核中,经济增长、财政增长都是有严格定量要求的,有的甚至成了第一、惟一的目标。而在环境保护方面则多是几句定性之类的表述,当环保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有“抵触”时,就更不会考核。

  金元兴等委员建议,江苏要采用绿色经济核算方法,将环保指标列入政绩考核。包括大力研究并采用绿色GDP的衡量指标,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并以这个体系全面评价地区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可以考虑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施情况、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情况、环境质量指标完成情况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等放入考核内容,考核采取百分制,实行年度考核。要加大地方财税政策对企业环保工作的支持。

  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和奖励、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激励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所有地方政府的“内在追求”。

  《江南时报》(2006年01月16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