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5:27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昨日,在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省长李成玉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2005年及“十五”工作,阐述了“十一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2006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就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提出了要求。

  会议结束以后,本报记者约请了部分人大代表、我省的经济专家和参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人员,对报告进行了通俗的解读。

  回望2005年

  关键词:1万亿元

  报告摘要:2005年,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14%左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工农业生产再创新高,其中粮食总产916.4亿公斤,新增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7.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115.5亿元。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

  解读:2005年,我省成为全国第5个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省份,人均生产总值在2004年突破1000美元的基础上又有大的提高,超过1200美元。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70元,群众存款余额增加,说明我省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都是良好的。

  2005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胜利完成,标志着“十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和跨越。国民经济连续5年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经济总量增长7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均实现翻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关键词:新兴工业大省

  报告摘要: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0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接近1万亿元,均比2000年增长2倍左右,全省销售收入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6家,超200亿元的企业3家,我省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

  解读:我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去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300亿元左右,实现利润突破600亿元。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70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5年累计转移农村人口600多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7%,提高了7.5个百分点。去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市有66个,超2亿元的35个,超5亿元的10个,巩义市超10亿元。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2%,比“九五”末提高了4个百分点。

  关键词:高速公路网

  报告摘要:中原交通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高速公路网主框架基本形成,18个省辖市全部通达高速,通车里程达到2678公里。

  解读:要想富先修路。在“九五”期间,我省加大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去年一年,叶集至信阳、尉氏至许昌、漯河至平顶山、商丘至营廓集、南阳至邓州、济源至焦作等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920公里,5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71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2678公里,由“九五”末全国的第13位上升到第4位,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首位。

  另外,3年内还筹措资金154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6万公里,解决了10014个行政村通油路的问题。

  关键词:深层次矛盾

  报告摘要: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少数县困难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部分领域改革滞后;经济外向度低等。当前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企业亏损严重,个别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就医等问题仍然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等,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解读:虽然我省去年国民经济增长达到14%,“九五”期间国民经济连续5年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0%以上,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但是,这个增长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社会消费的拉动还不是很强,第三产业的比重、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还偏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达到8650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5%,仅2870元,上学贵、看病难的问题在我省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在今年和“十一五”期间缓解和解决。

  因此,我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努力推进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提前2到3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三产业的比重显著提高;城镇化水平达到40%左右,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60%以上;5年累计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以上,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60亿美元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5%,林木覆盖率达到26%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

  展望2006年

  关键词:今年主要目标

  报告摘要: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

  解读:为了解决去年和“十五”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我省科学地制定了今年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为了保证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政府将在以下八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六是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七是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八是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报告摘要: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端。

  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来的,其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我省将从5个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是抓好以优质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抓好安阳、商丘、驻马店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继续推进24个产粮大县为主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二是积极推进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提高畜牧业比重。重点支持黄河滩区、豫东平原发展成规模的奶牛养殖示范小区,支持重点区域肉牛肉羊产业带、瘦肉型猪和禽蛋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争取开工新乡段,加快其他的水利工程建设。投资65亿元改造和建设农村公路1.9万公里,解决1万个行政村通油路的问题。筹措5.4亿元解决高氟、高砷、苦咸、重污染等地区150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加快农村事业发展。扶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新增沼气用户50万户。全面完成县城电网改造,再改造800所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由25个扩大到65个,人均标准由原来的20元提高到40元,覆盖全省农民一半以上的人数。安排资金14.5亿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两免一补”,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启动2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五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到14.5亿元,继续实行良种补贴,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筹措1亿元资金,培训农村劳动力20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0万人以上。确保6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

  报告摘要:加大支持自主创新力度,实施一批结构调整重大项目,促进工业和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升级。

  解读:我省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依赖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我省提出,今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十一五”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因此,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千吨级多晶硅”等一批重大产业创新专项。开工建设安玻液晶显示玻璃、洛玻电子玻璃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逐步形成半导体及太阳能电池、新型显示材料及深加工、超硬材料及制品三大产业链。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加快安钢千万吨优质钢基地、舞钢高等级宽厚板基地建设,支持郑州、洛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发展先进制造业。

  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支持百户重点企业286个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400亿元以上。围绕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抓好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河南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郑州国际航空物流园区等物流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物流。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

  报告摘要: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强化产业支持,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辐射的带动作用。

  解读:加强城市化进程,突出抓好中原城市群建设,进一步发挥郑州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郑东新区建设,初步建成中央商务区和龙子湖高校区,省艺术中心建成投用,开工建设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站、铁路客运专线枢纽站等一批重大工程。积极推进洛阳新区建设。着力发展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建成郑汴城市间连接通道,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开工建设郑州黄河公路铁路两用桥等工程,进一步密切郑州与新乡、许昌的经济联系和功能对接。

  加快城市化进程,还要加快地区性中心城市发展。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摘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解读: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省今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2214公里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大广线周口以北段至省界等13个项目578公里建成通车,开工连霍国道主干线郑州至洛阳段改扩建等项目。改造部分国道、省道干线公路。配合国家抓好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开工建设郑州至石家庄客运专线、郑州至武汉客运专线、焦柳线电气化改造、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郑州火车站西站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新郑机场改造,基本完成航站楼扩建工程。

  积极推进能源基地建设。

  关键词:改革开放

  报告摘要: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解读:首先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产权多元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主辅分离,实现出中心下岗人员向失业保险并轨。全面推进非工业企业改革。加快省直所属企业改革。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关键词:社会事业

  报告摘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努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解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是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完成开发类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公益及农业类科研机构改革。二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三是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开工建设省广播电视发射塔、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四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记者李敬欣王春利余勇

  15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河南日报记者陈伟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