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星尘”带着彗星”回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7:2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北京时间15日18时12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星尘”号飞船在美国犹他州沙漠成功降落。星尘”号项目是美国第一个专门探测彗星的项目,星尘”号此次带回了关于彗星的第一手样本,有助于揭开太阳系起源之谜。

  回归之旅 速度极快而且很光彩

  据报道,和科学家的设想一致,北京时间15日13时57分左右,星尘”号飞船在高空释放出回收舱。携带着彗星尘埃样本的回收舱自由降落、进入大气层。4个多小时后,重达45公斤的返回舱以极高速穿越大气层,并顺利回到地面。在回归过程中,星尘”号磨擦出耀眼的光芒。星尘”号回归速度达每小时4.667万公里,超过此前任何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

  难度极大 因为返回舱很不规则

  实际上,星尘”号的回归很不容易,因为星尘”号的返回舱非常不规则。在星尘”号之前,NASA还发射过起源”号探测器,目的是搜集太阳风粒子。然而,在返回地球途中临近降落时,起源”号的重力感应系统失灵,结果降落伞未能及时打开,起源”号最终不幸坠落。为避免重蹈覆辙,科学家对星尘”号的相关系统进行了深入检查。

  微而足道 彗星样本比头发还细

  星尘”号飞船于7年前发射,迄今共在太空飞行了将近48亿公里。它于2004年接近维尔德2号”彗星,并借助一个网球拍形状的设备采集了该彗星的尘埃样本。估计星尘”号这次带回了上千个彗星尘埃样本,样本直径比一根头发丝还小。科学家将先对星尘”号进行简单维修,接着对它进行特殊的清洁处理,然后科学家才能研究里面的彗星尘埃和星际样本。

  特别提示 华裔科学家贡献重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星尘”号的背后,还凝聚着一位华裔科学家的心血,他就是现年65岁的邹哲博士——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资深研究员、星尘”项目的设计者和副首席科学家。邹博士出生于抗战时期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来美国求学,后进入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1981年,邹博士首次提出星尘”计划构想,但直到1986年才被NASA接受。

  非凡意义 有助于破译生命起源

  星尘”号项目是继阿波罗”计划之后NASA的第二个取回外星物质样本的太空探索项目。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彗星由太阳系诞生时的一些残余物质(宇宙尘埃和冰)聚集而成,其中保留了太阳系最原始的物质。彗星温度极低,保证了太阳系原生质在几十亿年中几乎没有变化。另外,彗星碰撞可帮助地球形成水分,而水是产生生命的首要条件,因此研究彗星能为研究生命起源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星尘”着陆冲刺时间表

  12时15分 星尘”号母船进入控制飞行状态

  13时56分 母船切断和探测器的脐带”

  13时57分 探测器被弹出,进入轨道飞行

  14时13分 母船重新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17时58分 探测器从离地125千米的高度进入大气层

  18时12分 探测器着陆

  据中国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