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遨游7年“星尘”携秘密回家 彗星样本比头发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8:03 新华网

  

遨游7年“星尘”携秘密回家彗星样本比头发细

  格林尼治时间1月15日10点(北京时间18点12分)稍晚,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星尘”号飞船携带着珍贵的宇宙物质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线条,降落在了美国犹他州一片荒凉的沙漠中。“星尘”号项目是美国第一个专门探测彗星的项目,科学家因此获得了“星尘”号带来的关于彗星的第一手样本,这有助于科学家揭开太阳系起源之谜。

  顺利的回归之旅

  据美联社等媒体1月15日报道,和科学家的设想一致,北京时间15日13时57分左右,“星尘”号飞船已经在高空中释放出回收舱,携带着彗星尘埃样本的回收舱自由降落、进入大气层。

  大约4个多小时后,重达45公斤的“星尘”号返回舱以极快的速度穿越大气层,并顺利回到了地面。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星尘”号的一举一动,当得知“星尘”号顺利降落时,科学家们都高兴地鼓起掌来。

  据科学家介绍,这是一个“闪亮回归”的过程,“星尘”号会摩擦出耀眼的光芒,在距离地面30公里时,它还将释放出一个降落伞,同时进入一个斜道,然后朝着美国犹他州空军基地的方向软着陆。所以,届时美国西部居民可以看到一个亮点飞速划过天边,然后很快下落,亮点的后面和前面闪现着明亮的光芒,亮度和黎明前的金星差不多。

  而且,“星尘”号回归的速度非常之快,达到每小时4.667万公里,超过了此前任何一个人造太空探测器。美国犹他州接收现场的各项装置已经全部打开,准备迎接“星尘”号回家。

  着陆很不容易

  尽管如此闪亮迅速,但“星尘”号的回归其实也具有很大难度。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员透露,“星尘”号的返回舱非常不规则,着陆时难度可能很大。

  在“星尘”号之前,美国航空航天局曾经还有过一个“起源”号探测项目,主要目的是搜集太阳风粒子。虽然“起源”号一路上都很顺利,但在返回地球途中却出了意外。临近降落的时候,“起源”号的重力感应系统失灵,结果降落伞未能及时打开,最终,“起源”号不幸坠落。

  为了避免重蹈“起源”号的覆辙,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专门对“星尘”号的相关系统进行了深入检查。即使这样,科学家还是不能确保百分百顺利。

  按照科学家们的计划,如果“星尘”号安全返回就是最好,如果降落之前再出现什么问题,就让“星尘”号先停留在空中,保证彗星尘埃样本的安全。不过,这样一来,“星尘”号的回家日期就只能再推迟,这也意味着科学家还要等上几年才能获得彗星尘埃样本。

  “彗星”样本比头发细

  “星尘”号飞船是7年前发射的,迄今共在太空飞行了将近40亿公里。其中,它于2004年接近“维尔德2”号(Wild2)彗星,并借助一个网球拍形状的设备采集了该彗星的尘埃样本。

  科学家相信,“星尘”号将带回上千个彗星尘埃的样本。这些样本十分微小,直径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据悉,“星尘”号顺利抵达地面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先对它简单维修,把它先运到专门的清洁室里,然后根据情况运回位于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

  美国航空航天局内部人士介绍,如果天气情况允许,“星尘”号可能乘直升机回休斯敦,但是如果天气不好,它就不得不乘汽车回家。

  运到约翰逊航天中心之后,科学家将打开紧锁的返回舱,研究里面的彗星尘埃和星际样本。据悉,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们会把收集器的数码显微照片提供给网络志愿者,让他们来共同寻找这些“彗星尘埃”。张春燕

  彗星研究方兴未艾

  

  从“深度撞击”到“星尘”号返回舱的归来,太阳系来去无常的访客———彗星已吸引了越来越多地球居民的眼光,对彗星的研究,正在太空探索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

  如果说,去年美国国庆日的“深度撞击”项目还有稍许“作秀”和“献礼”的意味,那么在太空旅行近7年、行程约40亿公里的“星尘”号飞船,带来的科学收获则更加丰厚。

  那么,为什么被中国人俗称为“扫帚星”的彗星,如今引起科学界如此浓厚的兴趣和期盼呢?

  首先,彗星是由太阳系诞生后的残余物质构成,它们来自太阳系外侧的柯伊伯带,那里温度保持在零下200多摄氏度左右,好比一个超级冷冻箱,使彗星的物质成分能保持太阳系早期的原貌。

  第二,彗星的最主要成分是冰雪,也就是固态的水,而液态的水是地球生命诞生的先决条件。

  第三,彗星的彗核比较“黑”,也就是说其中可能含有不少碳成分,而碳又是地球有机物和生命出现的必要元素。不少科学家都猜测,彗星也可能与地球上有机物的诞生有关,至少它们有可能扮演“化学催化剂”的角色。新华社

  【重要播报】

  华裔科学家对“星尘”重要贡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星尘”号的背后,还凝聚着一位华裔科学家的心血和梦想,他就是现年65岁的邹哲博士,美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资深研究员、“星尘”项目的设计者和副首席科学家。

  邹哲博士出生于抗战时期的中国,少年时期经历动荡,20世纪50年代去美国半工半读,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获得学位,后来进入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进行宇宙工程研究。

  1981年,邹哲博士首次提出了“星尘”计划的构思,但直到1986年才被航空航天局接受。当时,“哈雷”彗星的回归使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始重视彗星,不少科学家提出研究计划,而他的“星尘”计划凭构思巧妙、成本低而获得支持,还成为以低成本探索宇宙的“发现”计划的一部分。

   意义重大的“星尘”号项目

  

  “星尘”号项目是继“阿波罗”计划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第二个取回外星球物质样本的太空探索项目,也是美国第一个专门探测彗星的项目。

  如果此次项目全部成功,将在人类探测彗星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因为彗星样本对于研究太阳系和生命的起源有很高的价值。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彗星是太阳系诞生时一些残余物质聚集组成的,它们由宇宙尘埃和冰组成,保留了太阳系最原始的物质。而且,彗星温度极低,保证了太阳系原生质在几十亿年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科学家相信,彗星可以最真实地显示出45亿年前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另外,彗星碰撞可以帮助地球形成水分,而水是产生生命的首要条件。因此研究彗星能为研究生命起源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来源:新华社/现代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