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长渴望舞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9:42 河北日报

  对话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薛维君

  1月10日,记者就河北民企的“总部外迁”趋势采访了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薛维君。

  “走出去”是一件大好事

  新闻纵深:最近几年,我省多家企业将触角伸向省外。他们或者在省外开设分支机构,或者成立研发中心,或者建设生产基地,甚至将总部办公地点迁到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薛维君:可以这么说,企业纷纷将总部外迁,意味着河北企业逐渐强大起来了,意味着河北的企业真正有了市场经济主体意识,而不再是某个地方、某个部门的“附属品”,真正走向了自主发展道路,从而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闻纵深:也就是说,这是一件好事?

  薛维君:是好事,而且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好事。更准确地说,这里面有一定的经济学内在规律。

  资本的本性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如果搬迁到一个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个企业要发展,一定要靠近市场,要获得信息,要吸引人才,而在经济中心,比如北京,这些条件可能都是河北所无法比拟的。许多企业总部在一个地方共生,共同搭建起一个信息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平台,企业将得到更多的机会。

  获得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新闻纵深:对这些企业来说,将触角延伸到外地,具体有什么好处?

  薛维君:企业走出去之后,接受的新技术、新理念会更加丰富,这将使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他们的眼界自然而然开阔了,企业自身素质———无论是决策者的素质还是普通员工的素质,甚至是资本本身的素质,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按照市场规律整合各种资源。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新闻纵深:那么,我省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应该更多地走出去?

  薛维君:我觉得,我省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定要走出去,接受更广阔的信息,参与更广范围的竞争———温室里是不可能长出参天大树来的。

  新闻纵深:对于我省经济发展而言,这些企业的“异地变身”是利还是弊?

  薛维君:当然是有利的因素远远大于不利的因素。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迎来重新洗牌、重新定位的过程,这个时期发展情况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省经济的长远走势。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走出河北,迅速发展,当然会对我省经济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更重要的是,由于生产基地大多仍然在省内,这些走出去的企业,不仅自身能够得到更有效地发展,还会给我省其他企业带来更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理念,从而使我省企业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促进整个河北省经济的发展。

  发挥环京津优势的一个样本

  新闻纵深:我们注意到,我省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北京往往是他们的首选目的地,这是为什么?

  薛维君:企业在考虑向何处投资的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信息成本。北京是一个企业总部云集的地方。对一个企业而言,关键信息大多从总部发出,先进的技术在总部,先进的经营理念也在总部,因此北京的企业信息成本很低,当然是企业投资的热地。

  而且,北京是一个能量巨大的经济体、一个现实存在的市场,更是一个聚集了高层次生产要素的发展极,在这里蕴含着无限商机和利益。我省企业选择北京作为向外延伸触角的首选目的地,在情理之中。

  新闻纵深:国家已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我省也一直将“两环开放带动战略”作为我省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河北民营企业走向北京有什么作用?

  薛维君:我省处在京津冀新经济增长极。10多年前,我省就将环京津的优势概括为“接受京津的经济辐射”。我理解,两环开放带动战略的本质,是利用京津平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京津就应是接轨国际市场,就是要利用京津的跳板,将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引进到北京,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

  目前,京津冀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为我省接轨京津、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北京要建立首都经济圈,天津要成为中国北方的金融、商贸、信息和技术中心,这都有赖于河北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从而使三方合作中河北的谈判地位上升。

  我省企业走向京津,正符合这一趋势。而且,由于这种行为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更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能够以市场配置、整合资源,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起着事实上的先导作用,对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采访/本报记者徐国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