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康必得,北京产?--我省民企“总部外迁”现象探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9:42 河北日报

  “电视剧场特约单位:北京康必得。”

  新年伊始,细心的观众发现,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场的特约单位,赫然标明“北京康必得”字样。

  这康必得不是河北恒利集团的产品吗,咋成了北京康必得了?相信不少人会和记者

一样发出这样的疑问。从“康必得,河北恒利集团”,到“康必得,恒利集团”,再到“北京康必得”,似乎不经意间,恒利集团的河北色彩正在逐步淡化。而恒利集团的做法并不是河北民营企业中的个别现象。或者将总部搬到北京,或者在北京成立新公司,或者在北京设立研发基地。这一现象背后,究竟隐含着怎样的变化?对于河北企业而言,这些变化又究竟意味着什么?

  1、北京是个响亮名头

  “央视广告突出北京康必得,图的是一个名头响亮。”

  1月7日下午,阳光明媚。

  在位于北京西三环紫竹桥附近的人济山庄21层恒利集团总部,集团董事长李长庚谈起新年伊始公司广告上的变化,并不讳言。3年前这层楼被河北恒利集团全部购买下来,成为恒利集团总部。

  “每年在央视上都可以看到恒利康必得的广告,以前宣传康必得和恒利集团,现在以北京康必得冠名黄金时段‘电视剧特约剧场’,同样是宣传恒利集团,不过这次想树立公司新的品牌形象。明摆着,说沙河谁知道呀,可提北京,名头响亮程度不一样。”李长庚不无得意地说。

  “159号企业加到9500万!还有要加的吗?还有要加的吗?9500万!9500万!”李长庚一时兴起,模仿起2004年11月18日在央视竞标时主持人的语调。说起北京康必得在新一年的高调出场,坐在明亮的会议室里的李长庚,仍然清楚记得当时的每一个细节。

  那天,159号企业———北京可尔制药有限公司在人们的惊呼声中,以近1亿元的价格拿到了底价为7000万元的2006年央视黄金时段“电视剧特约剧场”上半年的冠名权。这家人们并不熟悉的北京可尔制药,就是北京康必得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2003年12月,恒利集团收购可尔制药厂,更名为北京可尔制药有限公司,但当时李长庚还没考虑将公司更名。

  是一个“假药事件”促使李长庚完成了可尔制药厂———北京可尔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康必得这一颇有意味的变化。

  去年10月19日,《北京晨报》刊发一篇消息,称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了一批假药,其中包括复方氨酚葡锌片(又称康必得)复方制剂,而恒利集团经过检查,认定这批药品并非自己生产的。但随后几天内,各地报纸、网站纷纷转载这一消息,形成了很大轰动。

  失望、懊恼之余,李长庚更清楚地意识到了康必得的品牌效应和无形资产之可贵。加之总部迁到北京,为什么不以北京康必得为新公司的名称呢?“既可突出康必得的品牌,又树立新企业的形象!”李长庚笑嘻嘻地表示,以前他就觉得“河北恒利集团”的名字与自己的产品品牌不一致,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结合点。他表示,等到时机成熟,他们可能将河北恒利集团也改为“康必得”集团。

  如果放宽视野,我们不难发现,在省外建立新公司或进行总部搬迁,在近几年已经成为我省较大规模民营企业不约而同的行为。不但是恒利,中旺集团、海湾集团、华龙日清、建龙钢铁……一个又一个省内企业,或者将总部搬到北京,或者在北京成立新公司,或者在北京设立研发基地,企业名称上的河北地域正变得色彩越来越淡。

  即使是那些仍然在省内打拼的企业,有一定规模之后,也纷纷将头上代表较小地域色彩的字眼去掉。“一个企业的名称,要让人们记住的不是企业是哪个地方的,而是企业是哪一个,这样才能对企业的形象宣传和品牌起到良好作用。你想一下,可口可乐前面如果加上‘亚特兰大’会是什么效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说。

  2、招聘人才更便当了

  当初总部进京,李长庚的一个主要想法就是要在招聘高层次人才上下功夫,求得突破。

  河北恒利集团公司始建于1992年,是在河北省沙河市栾卸村村办集体企业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公司。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使其从默默无闻的乡镇企业变成了国内知名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公司,而年营业收入接近10亿元,无形资产已达20亿元的财大气粗也让恒利的企业扩展空间选择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想法。

  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李长庚越来越觉得,旧有的管理方式、科研水平越来越不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需要招聘更高级的管理人才与科研人才。

  然而,地处邢台沙河白塔镇的这一地域限制,让他在这方面烦恼不已:“那时候,我们就是在邢台市内大学招聘,也有不少人不愿意去。到北京高校招人?连门我们都进不去!”

  这让李长庚下决心将总部搬到北京,事情果然发生了明显变化:“一说是留在北京工作,我们底气也足,对方心气也高,那个劲头就是不一样。”

  欧晓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恒利集团的。这位大学毕业后在南方某地报社做过一段时间记者的年轻人,目前负责恒利集团网站的建设。说到进恒利的原因,她毫不掩饰:“北京企业,待遇不错,又有发展空间,我想大家都会愿意。”

  而恒利集团的想法与选择似乎是我省大多数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后的必然轨迹。与恒利集团大致相似,我省民营企业是靠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起家。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些企业的掌门人都会有到了一定阶段企业发展提高会越来越困难的感受———企业发展水平不一样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竞争对手的水平和层次越来越高,原来单纯靠交情的粗放管理形式再也不能适应,吸引更高、更新的人才也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

  国内电子消防行业的龙头———海湾集团同样如此,为了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他们早在1997年就分别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在几年前干脆将总部也迁到北京望京新技术园区。集团董事长宋佳城毫不掩饰他对人才的渴求:“北京这个地方高层次人才云集,优势太明显了。”实际上,自从他们搬到北京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密切,企业的发展也更加迅速。

  3、近水楼台可先得月

  意味深长的是,无论将总部整体或者部分搬到北京,又或者在北京成立分支机构,有一个部门一定会首先成立,那就是市场部门。

  “公司的经销商遍及全国各地,要开一次全国性的销售会议,在隆尧、邢台、石家庄,都比不上北京来往方便。”谈到总部搬到北京前后的变化与感受,华龙日清媒介部的马蓉说,“毫无疑问,在北京的最大好处之一,是这里交通与获取信息太便利了。”

  一个企业要发展,一定要最大限度地靠近市场,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市场信息。马蓉称,北京是个国际性大公司云集的地方,一些跨国集团的一级分支机构都身在这个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各种各样的新信息在这里汇聚,这一点,不要说隆尧,就是石家庄也是无法比拟的。而企业间的交流也非常方便:“我们搞一次餐会,就能获取巨大的信息,在隆尧显然是不可能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褪去了身上浓重的地域色彩,面向更广大的市场,进入更高平台,获取最新的信息,河北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中旺集团内部网站论坛上,一位叫做“关心中旺的人”的员工疑惑地写道:“企业集团组织形式架构哪是哪啊?河南中旺集团、北京中旺、五谷道场、中旺精粉……这些公司都给介绍介绍啊?现在连企业内部人员都不太清楚!”

  更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是,中旺集团自成立之后,产值的年均增速超过600%!中旺集团的扩张速度甚至令企业自身的员工也感到惊讶。

  2004年,恒利集团在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购地250亩,投资两亿余元,建设集产品研发、药品生产、销售管理于一体,符合GMP要求的大型现代化生产与科研基地。

  而在2005年6月30日,海湾控股有限公司以世界著名券商摩根士丹利为上市保荐人,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消防电子企业。

  ……

  异地“变身”之后的河北企业,似乎一个个都焕发出新一轮发展的冲动和激情。

  4、根还扎在燕赵沃土

  尽管不少河北民企将总部迁出了河北,但是,李长庚仍然表示:“我更愿意把北京看作集团总部的‘办公点’。”

  实际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淡化河北地域色彩的同时,这些企业并没有放弃他们的河北的生产基地。对此,华龙日清媒介部的马蓉称:“我们是触角在北京,而身子还在河北。”

  事实也在印证着他们的说法———河北企业迁到外地的,往往是策划、信息、研发、决策、营销机构,而他们的生产基地,则由于所在地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继续留下来———在华龙日清,董事长范现国每个月的日程是这样的:三分之一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一在隆尧生产基地,三分之一巡视各地市场。

  而在进驻北京之后,这些企业对省内原有生产基地的投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

  李长庚称,北京康必得是河北恒利集团在北京注册的一家企业,算是河北恒利的子公司,虽然恒利集团总部已经搬到北京,不过恒利集团最主要的生产部分还在河北。他们已经在沙河老厂投资2亿元,兴建包括药材种植、中药提纯和药剂生产的中药现代化生产线,目前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3月底与北京大兴的项目同时开始生产。

  与此同时,在原有的1万亩银杏种植基地的基础上,他们还将再发展一个3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以使在沙河的生产基地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

  而海湾集团在成功上市后,募集到的资金也将主要用于在秦皇岛建设新的现代化生产线。即将动工的三期工程预计于今年7月投产,年产500万支以上探测器及上百万支其他配套产品,力争成为世界最大消防电子产品生产基地。

  “可以说,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淡化地域色彩,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选择。”李长庚如此评价此次河北民营企业“淡河北化”现象,但他坚持说:“无论如何,我们的根还在河北,我们永远是河北企业。”图/文□本报记者徐国栋 [发自北京]链接我国总部经济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成为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目前,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是跨国公司成为推动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市场容量的扩大,法治环境的改善,跨国公司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和规模,纷纷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总部等。

  三是出现了中小城市的企业总部向大城市迁移,大城市的企业生产基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双向流动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为突破企业发展瓶颈而成为迁移总部的主力军,同时也有一大批制造企业将生产基地从市区向郊区县甚至外地迁移,但却把企业总部留在城区。通过这种双向流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是区域性“总部-生产基地”模式初步形成。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三个经济圈成为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域。如长三角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苏州等城市为制造基地的区域合作模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