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土品牌整体排名上升(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9:50 大洋网-广州日报

  经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定性、定量分析,“2005年国内乘用车厂家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终于尘埃落定。根据现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价值、研发能力、人才、公司战略、营销手段、盈利能力等一共13个小项的逐一打分,最终排出了国内乘用车厂家综合竞争力30强。

  

本土品牌整体排名上升(图)

  

本土品牌整体排名上升(图)

  第一阵营竞争格局变化不大

  总体来看,2005年国内乘用车企业综合竞争力,大体上可以分成4大阵营。

  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一汽丰田、东风日产、上海大众、一汽大众6家得分在70分以上的,构成了第一阵营。此阵营企业保持稳定的领先优势,特别是上海通用和广州本田,综合优势非常明显,这与各厂家在销量上的激烈竞争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第一阵营中,日系企业的崛起引人注目,除了广州本田一直稳居亚军之外,东风日产从2004年的第12名,跃居第四;一汽丰田在2005年上半年就成功超越两个大众排名第三。不过,和上海通用相比,在本土化战略以及合资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两个方面,日系企业存在明显的软肋。

  由于成本高昂,导致销售业绩不佳,以及公司决策效率较低,拖了两个大众综合竞争力的后腿。但是两个大众在规模、品牌、研发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而且没有特别明显的软肋,所以,大众只要解决了成本问题,并且提高公司的透明度,以提高决策效率的话,在中国市场仍有重振的机会。

  本土品牌成为第二阵营中坚力量

  从第7位的一汽轿车到第19位的长城汽车,得分在60分至70分之间,构成了最为庞大的第二阵营。此阵营竞争异常激烈,除了阵容最为庞大外(有13家之多),得分也比较接近。一汽轿车、北京现代、神龙汽车是该阵营中的第一集团,除了此3家外,该阵营中10家企业得分分差只有4.5分。说明这部分企业相互之间表现出来的优势非常脆弱,很容易被打破;这一阵营的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这也是本土品牌比较集中的一个阵营。天津一汽、江淮瑞风、奇瑞汽车分列10至12位,吉利列第16位,比亚迪和长城排在这一阵营的最后两位。除了奇瑞排名有所下滑(从上期的第9跌至12名,原因是,本期调研增加了盈利能力的得分小项,同时进一步降低了销量的得分权重),江淮瑞风、吉利、比亚迪排名都有提升,特别是比亚迪,由于F3的成功,排名从上期的第29位,一下跃居到第17位,是进步最大的企业。

  另外,江淮瑞风则由于良好的盈利能力(是全国主要汽车厂家中利润同比正增长的少数企业之一),排名也从上期的14名,跃居第11名。而吉利集团(含华普汽车)也从上期的第19位,攀升到第16位。

  奔驰宝马合资公司竞争力跃升

  华晨宝马、北京奔驰、一汽轿车的排名提升幅度,继比亚迪之后,分列二三四位。华晨宝马由于及时推出了新车,并大幅度降低了售价,加上宝马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良好的盈利能力,在排行榜上由2005年上半年的第22位,上升到第13位;北京奔驰(上期为北京吉普),则由于国产奔驰的下线,竞争力也大幅提升,从上期的第23位上升到15位;一汽轿车,则一方面由于推出了新的马自达6,另一方面推出了全新红旗HQ3,综合竞争力由上期的第13位,一跃进入前10,排在第7位,成为第二阵营的领头企业。

  得分在57分到60分之间的企业共有7家,它们构成了第三阵营。这一阵营与第二阵营企业之间的差距其实非常小,这部分企业也是相对排名变化最大的。郑州日产、长丰猎豹、南亚汽车、江西昌河等四家得分在55分以下,构成了第四阵营。这几家企业,由于产品线过于单一,缺乏长远的企业战略,排名始终靠后。

  需要说明的是,本排行榜体现的不是绝对的竞争力,而是一种相对的竞争关系。比如上海通用本期得分比上期低,但并不说明上海通用的绝对竞争力有所下降,而只能说明其与对手的差距缩小了。

  广州社科院参与此项调研

  另外,再次强调的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榜并不等同于企业的销量榜。因为销量只能反映当期的企业经营状况,最初,我们的调研把销量的得分权重设定得较高,和品牌一样,均为15分,上期降低为10分,本期调研,销售业绩得分权重进一步降低为5分,同时增加了“盈利能力”作为一个新的得分项。

  本调研由广州日报汽车版编辑部与广州社科院下属的广州市汽车产业研究中心联合开展。项目负责人表示:“调研本身当然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但是最后得出的结果总体上是比较客观的。同时,这个排行榜既然是由人评出来的,就自然有其主观的地方,不希望企业过于计较自己在排行榜上的位置,因为在这个排行榜上处于什么位置并不重要,关键是,未来你在中国汽车市场能处于什么位置。”

  专家观点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1990年欧美经济学家帕汉拉德和哈默出版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书,在书中他们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公司内部关于如何协调复杂的生产技能和多种关键业务流程知识的汇总,它是企业在某一市场长期、拥有竞争优势的能力资源。有许多盛极一时的大企业、大集团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另外一些企业集团却经久不衰,答案就是“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洗牌的阶段,会有一些企业最先倒闭,也会有一些企业茁壮成长,关键就在“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垄断性和独享性的经济资源,企业掌握了核心竞争力,也就控制了竞争的主动权,丧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由《广州日报》发起的中国乘用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调研是一项非常及时和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次竞争力调研所选用的13个指标基本上涵盖了乘用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每项指标的不同分值的设定也非常合理,代表了该指标在竞争力体系中的重要性差异。最后的得分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界别的主动参与,其客观的结果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和产业内的企业都具有多重的意义。

  (本文作者为广州社科院广州市汽车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阮晓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