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听说国营医院又回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9:52 中国青年报

  您会选择去平价医院看病吗?

  当然愿意,其他地方看病太贵43.3%

  可以考虑,要看设备和医术如何38.7%

  小病可以去,得了大病还得去大医院13.0%

  肯定不去,图便宜耽误病情得不偿失5.0%

  “去哪儿?”

  “平民医院”

  “在哪儿?”

  “上地附近吧。”

  最近,北京市的出租车上这种对话特别多,乘客想去的其实是开张不久的北京市首家“平价医院”———上地医院。“虽然打车花了钱,但是检查和药钱上便宜。”一对年轻夫妇说,“总体算下来还是合适的。”

  一家“不靠卖药赚钱”的医院

  对持有市民政局证明的低保、失业、五保户等困难人群,上地医院免收挂号费和诊疗费,能省3.5元。但这一优惠只限于“普通号”。也就是说,如果想挂副高级职称大夫的号,要6.5元,正高级大夫8.5元,专家号10.5元,这些,都是没有任何优惠的。

  北京市海淀区300万名常住居民当中,低保、低收入和三无(无工作、无收入、无社会保障)贫困人口占10%~15%。如果这些人每年每人省一次挂号和诊疗费用,这将是一个上百万元的数字。

  外来务工人员没有这样的证明,对他们来说,这家医院的吸引力在于药价。上地医院药价对所有患者都实行5%的优惠,收费单上会打印出应收和折扣后两种价格,方便患者查询。

  “让病人省钱,药价低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医生不能乱开没必要的药和做大检查。”一位医生说。

  上地医院所有医生的收入都不和处方挂钩。医院的一切收入都上缴海淀区政府,然后政府再行拨款。换句话说,上地医院力争成为一个“不靠卖药赚钱”的医院。

  张师傅拿着一张X光片仔细地看着,尽管他什么也看不出来。他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这次是陪老乡来看病。“比大医院人少,医生也很热情。”这是他的感受。

  “听说‘国营医院’又回来了,”一个老太太手里捏着一张前几天的《北京晚报》找到了平价医院,“我就是看了他们的广告才过来的。”她说的“广告”,实际上是报纸上刊登的医院开业的消息。

  在上地医院生孩子,节省一点儿的话,千元左右就够了,比外面的医院少很多。但一位准爸爸在考察了一圈之后,还是放弃了在这里生产的念头。“可能因为是新医院吧,看了设备和病房条件,觉得不太踏实。毕竟,一分钱一分服务。”

  目前,上地医院还不是医保医院。1月11日,笔者到上地医院采访,发现来这里看病的人有农民工、个体户、公司职员、民办高校学生、公立高校学生,也有附近的村民。小勉(化名)是海淀区一所高校的研究生,由于是自筹经费,她没有医疗保险。两个月之前出疹子,她去了两次三甲医院,花了600多元。

  “大医院太贵,校医院质量太差,实在不敢去。听说这边开了平价医院,就过来看看。”小勉说,“这边的医生开药比较体谅患者。”她手上拿着一张处方,算下来一共50多元。

  “我后来又去了一家药店,让那里的药师帮我算了一下这些药的价格,发现平价医院买的这些药跟普通药店价钱差不多,只贵了1元钱,在医院里肯定算是便宜的。要想再省点儿的话,去平价药房会更划算。”

  笔者看到,上地医院在公告栏中请患者们对不周之处加以谅解,因为医院刚开张不久,还在完善和建设当中。一辆汽车停在了大厅门口,几个工作人员奔过去,卸下上面的医疗器械。他们都很年轻,手脚很麻利,看上去精神状态不错。

  一项“低成本高标准”的考验

  1月10日开始,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新闻中心合作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截至发稿时,在参与调查的8565名受访者中,尽管只有37.4%的人听说过平价医院,仍然有超过90%的人愿意考虑去平价医院看病。

  有33.3%的人认为,除了建立平价医院之外,政府还应该推进完善医疗保险体系,48.4%的人认为,所有公立医院都应成为平价医院。

  持同一看法的还有卫生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们。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在1月10日举行的“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上坦言,卫生部之所以推行建立平价医院,是因为现在的公立医院失位了,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职能。“严格来说,平价医院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公立医院”。

  一些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的患者却对平价医院的一些细节略有微词。

  “平时是看见大方子觉得贵,现在才发现,如果医生开的药太便宜,我心里也觉得没底!”一个前来就诊的老先生说,“我看见他们的医生护士都挺年轻的。服务态度没得说,看我取药什么的还过来帮忙。不过大夫太年轻了,我还真不太放心。”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担心。在调查中,38.7%的公众说,自己比较看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13.0%的人认为,去平价医院看个小病无妨,要真有大毛病,还是去大医院保险。

  笔者在该医院网站看到一条内部新闻:上地医院首批医、技人员共39人报到,其中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8人,应届毕业生16人,学历方面,大专以上学历占92.3%,硕士占8%。

  “高学历的医护人员比例已经很高了,就是年轻人多了一点儿。”一名20多岁的大夫说,“患者有时候不信任年轻医生,各个医院都有这种情况。平价医院不可能把最好的医生都端过来。患者对平价医院的期望似乎有点高,这也给了我们不小的压力。”

  一位重点大学的医科毕业生曾经向上地医院咨询过待遇,“说实话,待遇不算高,而且是全聘用制,不解决户口也不转档案。这种平价医院人力资源成本比较低,所以他的药可以卖便宜一点儿。”

  西方一些国家也是这种情况:公立医院的医生收入和私立医院医生相比会少很多,年轻医生的比例更高。许多人在公立医院锻炼几年,有了经验,长了本事,再跳槽去私立医院。由于政府投入比较充足,西方的公立医院在硬件条件上一般都不错。

  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特别提到了平价医院要低价不低质。他也提到平价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待遇要有保证。“不能让好医生都流失了。政府有意加大对医院内部分配的管理力度,既保证医生合理的收入,又要遏制住他们开大处方的举动。”

  一次“病者有其医”的新尝试

  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正式提出,各地建立一批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用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救治需要。

  从2005年年底开始,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平价医院,有的叫平民医院,有的叫惠民医院,有的叫打工医院。虽然名称不统一,卫生部却对这种模式充满期待,希望平价医院能够解决贫困人群的就医难问题,甚至带动整个医疗系统收费下降。

  早在政府办平价医院之前,一些个人和慈善组织就曾经做过类似的尝试,但结局多是失败———除了政府,实在没有其他力量有能力做这件事了。

  毛群安说,建立平价医院的经费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入,但是建多少、建多大都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定,全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海淀区在北京市是比较富裕的区县之一,在上地医院的建设上,海淀区投入了超过千万元的资金,还计划在2006年再建设两家平民医院。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并非所有的基层政府都有这样的实力,有些地方政府甚至还从当地的医院提钱出来给政府工作人员开工资。

  有评论指出,越是贫困的地方,需要平价医院的人口越多。可当地政府能支持这种费用吗?更有人认为,平价医院就不该搞,应该直接让现在的公立医院降价,变市场化为公益化,效率更高。

  但卫生部希望采取“以增量带动存量”的渐进方式进行改革。和一些发达国家把公立医院建设成“平民医院”相比,中国有些公立医院在利益驱动之下已经走得过远了,让他们立刻“平价化”,卫生部认为这不现实。强行推行的改革将面对巨大阻力。

  毛群安介绍说,正是基于此,卫生部才下决心另起炉灶,为低收入人群的医疗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平价医院只是个过渡性的产物,在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它的真正名字仍然应该是“公立医院”。

  尽管平价模式只是一个过渡临时的模式,医院开张,对老百姓却是实在的。尤其是收费低廉的医院,对周边的老百姓来说非常重要。

  上地医院在营业之后,由于收费不高,又不是医保医院,很长时间里每天只有几千元的营业额,不足以维持其运营。有分析人士表达过这样的担心:如果没有政府长期的扶持,没有社会慈善资金的注入,这个医院的运转将非常艰难。

  国家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法规或者政策,也没有给平价医院实际的优惠和扶助。在此之前,平价医院必须先努力生存下去。

  在距离上地医院两站地的地方还有一家医院———北医三院上地门诊部。这是一家公立医院和商业资本合作的医院,实行会员制医疗,普通会员是1万元入会费,每年3800元年费。VIP会员9万元入会费,每年8000元年费。看病吃药的钱另算。

  如果购买这种高端医疗服务,就可以轻松地预约到一个专家团来为自己看病,而这些专家,普通人半夜去排队一般都挂不上号。享受这样的高端服务或许是每个努力奋斗的年轻人的梦想,但绝对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行的医疗解决方案。

  平价医院没有如此奢侈的专家团和可观的收入,他们代表的是一种努力和一种尝试,一种“病者有其医的尝试”,这些医院身上,背负着90%中国老百姓的厚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