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家姓的变迁述说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0:28 新华网

  

百家姓的变迁述说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新华网上海1月16日电(记者张建松慎海雄)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日前通过新华社公布百家姓的最新排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专家认为,百家姓的变迁不但反映人口分布和数量的变化,而且述说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与中华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邱家儒合作完成的最新调查,按照人口多少,排出了当今新百家姓。

  在新“百家姓”中,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等名列前茅,与流传了数千年的启蒙读物《百家姓》颇多差异。

  《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没有严格按照人口数量来排列,主要讲究句句押韵、好学易记。

  老《百家姓》本来收集了411个姓,后增补至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其前20位的排序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

  老《百家姓》里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指宋朝国君的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国王姓氏。

  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推算出宋朝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到1279年南宋丞相陆秀夫背着9岁小皇帝投海自尽的319年间,百家姓的排序前20位应当是:王李张赵、刘陈杨吴、黄朱孙郭、胡吕高宋、徐程林郑。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编制了“百家姓”或“千家姓”,但都是与当时的家族地位或姓的读音有关。例如明朝的千家姓就是以皇帝的“朱”姓开始,清朝的百家姓则以“孔”姓开始,以示尊孔。

  几千年来,在中国人的姓氏稳定传递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得以代代相传。研究表明,“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现象”和“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是中国姓氏分布的两大典型特征。

  尽管岁月不断流逝、朝代不停更换,但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始终是一些常见的大姓。统计显示,从宋朝以来,历史上大约有一半的中国人都集中在“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同姓人群中。

  在最新的调查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已分别占总人口比例的7.4%、7.2%和6.8%,这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超过2亿人,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三大同姓人群。

  同姓人群在地区上分布也不均匀,每一个省区总会有比其他省区特殊的高频率姓氏。如广东的梁和罗姓,广西的梁和陆姓,福建的郑姓,台湾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性,湖南的谭姓,宁夏的万姓,陕西的薛姓,青海的鲍姓,新疆的马姓,山东的孔姓。同姓人群形成的原因与婚姻特征、同姓聚居以及修谱习俗密切相关。

  迄今为止,袁义达共收集到中国人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姓23000多个,包括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时期,中国台湾汉族和土著被迫使用过的日本姓。但根据这次调查,中国人现在正在使用的姓只有4100个。

  袁义达曾提出“百家姓里蕴涵着遗传密码”的说法。他认为,如果把每一个姓氏看作一个遗传基因,那么姓氏的遗传和分布,就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基因的遗传和分布。

  他认为,以姓氏文化为核心的产业,今后将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尤其是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具有5000年以上历史文化的地区,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完)

   相关链接:

  专家解读新百家姓 “五百年前是一家”不可信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一部宋朝书生撰写的《百家姓》,作为其后几百年间儿童的启蒙读物,告诉一代又一代人,姓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对中国人姓氏的统计古已有之,明朝有《千家姓》,清朝也有自己的《百家姓》,但昨天由中科院发布,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的《中国姓氏统计》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

  新“百家姓”出炉 李王张继续位列前三甲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姓氏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深圳市鼎昌实业有限公司历时两年对中国人姓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占总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李、王、张继续位列姓氏前三甲。

  调查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说,两年的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