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揭开“白板肉”的黑色供应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0:59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揭开“白板肉”的黑色供应链

  “白板肉”问题让人关注。记者周晖文/图

  “白板肉”是对未经检疫、私屠乱宰的猪肉的一种俗称,因猪身上未加盖检疫印章、白板一块而得名。

  春节即将来临,我市部分农村、城乡接合部的肉市里又开始混迹“白板肉”的身影。在屡打不绝的“白板肉”背后是一串牟取暴利的黑色供应链。最近,全市节前肉品安全专项整治月拉开序幕,记者通过明察暗访试图揭开这一黑色供应链。

  直击

  “白板肉”频现农村肉市

  我市实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已有近十年时间,城区的猪肉市场较为规范,“白板肉”少有发现。而在不少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却是白板肉与私屠乱宰的“灾区”。本次专项整治月重点“剑”指农村和城乡接合部。

  1月14日,记者暗访江北慈城一农贸市场,发现一部分肉贩为了掩人耳目,案板上放着通过检疫的猪肉,而“白板肉”藏在案板之下,不时地拿出叫卖。这种搭售“白板肉”的肉摊不止一家。而不少消费者根本不注意猪身上是否有检验检疫的蓝印,买了就走。而就在两天前,当检查人员突击检查时,一些肉贩赶紧将在卖的“白板肉”装进塑料袋藏起来。当检查人员强行收缴白板肉时,一些肉贩还气焰嚣张,又吵又叫,挥舞着杀猪刀与执法人员对峙。一名肉贩试图将白板肉转移,后被检查人员截住。记者杀了个“回马枪”再访时,发现情况依旧。

  而在洪塘一家相当简陋的林家村菜场,则完全是“白板肉”的天下———所有在销售的猪肉都未经检验。一名经营户还“大言不惭”:“我这里一年365天卖的都是这种肉。”而离该村不远就是庄桥定点屠宰场。

  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海曙西成菜市场曾经频频发现“白板肉”,但近来情况已大有改善,上市的猪肉大都具有上市凭证、检疫单等。当地一位工商干部说,为了扭转“白板肉”的状况,工商部门采取了每天查、严厉处罚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透视

  “白板肉”黑色供应链

  那么,“白板肉”来自何方?

  市屠宰管理所所长严旭平为记者揭开了谜底。“白板肉”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外地的生猪,其中病死猪占了大头,二是本地农村居民散养的生猪。

  据调查,目前我市生猪70%以上是来自河南、安徽、江西等外省。这些生猪经过长途运输才能到达宁波,中途暴毙司空见惯,一些贩猪户舍不得销毁死猪(按规定必须销毁掩埋),就低价卖给一些非法肉品经营者,而这些人则将病死猪送到“黑”屠宰场进行宰杀,然后流入市场,牟取暴利。这种外地病死猪肉占了白板肉的一大部分。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外地病死猪的黑市价格极其低廉,不到健康生猪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一。另一个源头就是本地散养的生猪。宁波部分农户保持着圈养生猪的习惯,逢年过节宰杀,吃不完的上市流通,但这个量比较有限,尤其是平原地区圈养的生猪呈逐年减少的势头。

  “白板肉”之所以会屡打不绝,关键在于利益驱动。据专家介绍,一头生猪进入定点屠宰场,检验检疫、屠宰加工、税收、运输等费用加起来,大约30多元,而私屠乱宰的生猪则可以逃避这些费用。一些本应处理销毁的病死猪从地下渠道流入市场。

  一家定点屠宰场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未经检疫的“白板肉”多数来源可疑,比如一些外地来的“垃圾猪”,即专吃泔水长大的生猪,这种猪看上去膘肥体壮,但猪体内却有一些寄生虫和超标重金属,所以一些猪贩不愿通过检验检疫,而直接将这种生猪在“黑”屠宰场处理后上市交易。

  误解

  “白板肉”味道更好

  在洪塘林家村,一位老村民满不在乎地告诉记者,他们村里人吃的一直都是“白板肉”,也没见什么不对。据记者了解,受村民青睐的主要是本地圈养的生猪,当地村民认为这种本地猪经过长期圈养,肉质细腻,烹饪后比较香,在售价上甚至比外地猪肉每公斤贵上1至2元。

  市贸易局蔬副处崔秀根分析说,不少消费者认为本地猪一般不会有疫病,买“白板肉”不大会有问题,从而给“白板肉”提供了市场。而实际上,吃了病死猪肉使得人畜共患传染病,例如钩虫病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这些案例并不鲜见。余姚三七市镇祝家渡市场上前两年就曾发现有两头带病“白板猪”上市销售,当地一些群众吃了猪肉后发病,被送进医院治疗,幸无生命危险。

  为了迎合某些消费者的心理,一些生猪贩子明明收购的是病死猪,还打着“本地猪”的旗号以次充好,忽悠消费者。“这两年有关牲畜的疫情比较多,而检验检疫、定点屠宰是一道保障安全的关卡,未经检验检疫的猪肉质量安全很难保障,因此市民还是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崔秀根如是说。

  如何清除“白板肉”

  从源头斩断供应链有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城区的生猪屠宰量达到675307头,比前年增加了15.4%;而检出病死猪的数量1407头,比前年减少了31.7%。

  生猪质量安全是关乎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大事,切断“白板肉”黑色供应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是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张安全大网正在宁波编织覆盖起来:市屠宰管理所已开始对病死猪采取强制收购制,对贩运户进行适当补偿,减少损失。

  强化市场准入的同时,加大对卖“白板肉”的处罚力度,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记者了解到,卖白板肉的最高罚款可达1万元!但让执法人员感到鞭长莫及的是,农村的菜市场过于分散,猪肉经营户更是人数众多,要全面监管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消费者自觉抵制“白板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区菜市场,“白板肉”一上市往往有警惕性高的市民及时举报,执法部门迅速查处。而在农村市场,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需要增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