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别让你的孩子恐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3:13 海峡网-厦门晚报

  ——有感于“幼儿园小女孩成片脱头发”

  一个在天津上幼儿园的小女孩,居然掉起了头发,开始是一根一根地掉,后来就一片一片地脱。原因是啥?“童年恐慌”。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孩子越小越容易发生童年恐慌症,约9%的中小学生对生活感到绝望,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尖锐地指出,儿童的恐慌是成人社会的成功标签所制造的。(15日中国青年报

  通俗而言,“童年恐慌”,就是儿童因压力过大,不能理解和承受,而产生的强烈、持久的焦虑心态。我们尽可将“童年恐慌”现象的根由,归结为“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可谁能否认,失当的家庭教育是加剧“童年恐慌”的直接原因!

  “5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读博,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在前15名”,这不正是过高的期望!随之而来的,只能是过早的教育,过多的吓唬,过分的压力传递,无意中家庭教育变成对孩子的早期摧残。

  切身体会告诉我,孩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来自于不以一把尺子衡量成功,也来自于不以分数高低论胜败。成功本来就是多元的,上大学、读博士未必就是一世成功,不能获得高学历也未必等于人生不成功。陈寅恪不拥有高学历,可却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惟一有资格被尊为“中国计划经济的缔造者”的学者薛暮桥,一生著作等身,可却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千百年来,“行行出状元”的例证,何止一二?

  人的智力开发有早迟,人的智能结构也有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一种或几种才能。成绩差不等于智力逊于人,某科考试分数低也不等于所有方面都不如人。前年,我去郭沫若故居,看到陈列的他中学时代的一份成绩单,惊讶地发现,他的国文成绩竟只有55分!如果用现在的眼光评价,小时的郭沫若实在不像文才。可这并不妨碍他日后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成为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这样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那就是孩子的成功,以德育为重心的家教的成功。正在做家长者,爱孩子,我们不妨找准家教的定位,为孩子减压释负,给孩子补精神之钙,让孩子自信而又踏实地“做最好的自己”,将来能够由衷地说:我曾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李北陵(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