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黄昆三”注入智慧“变身”“人造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4:35 新民晚报

  

“黄昆三”注入智慧“变身”“人造煤”
“黄昆三”注入智慧“变身”“人造煤”

  本报记者郑裕利俞剑

  粪便,上海人俗称“黄昆三”,自人体排泄而出,但被人视为污秽之物,闻之掩鼻、见之扭头,避之唯恐不及。然而有位民营企业老总、经济学博士,却和粪便打起了交道。

在此次政协全会上,他还特意提交了一份提案——《将粪便污泥转变成燃料使用的建议》。

  粪便污泥变煤?昨天下午,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这位提案人——市政协委员郭翔。他讲起自己“钻研”粪便、试制“人造煤”的经历,让记者听到了一段“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彩故事。

  突发奇想验粪便

  去年5月,郭翔作为科技界政协委员,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循环经济调研组到基层视察,发现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尤其是粪便的处理比较简单,很不环保。粪便能不能也通过循环成为“宝贝”呢?一个念头浮上了他的脑海。

  在市政协领导鼓励下,郭翔与粪便打起了交道。第一步,是要测出粪便的能量值。他掏钱买来两堆晒干了的人粪,切成小块后送到大学实验室。检测结果出来,郭翔乐了:粪便的热值竟达4570大卡,快接近标准煤的热值了,这粪便“循环”还真有戏!

  留下一大勺卫生巾

  但这只是实验室里的微量试验,如果大规模处理的话,也会有这样的高热值吗?郭翔又想办法收集更多粪便来作试验。他请人运来一车粪便,亲手将排粪管接到一个过滤用的大漏勺上,设想将粪水滤掉后留下粪便,然后慢慢晒干,这样就可以取得大量的试验原料了。

  此时,正是7月间,气温高达38摄氏度,室外作业区更将近50摄氏度。郭翔戴着口罩、帽子,全副武装地战高温斗恶臭。然而,当他终于熬到一车粪便放完,喜滋滋地将过滤的大漏勺接过一瞧,不禁傻眼了:除面上盖了一层薄薄的粪浆外,留下的是满满一大勺卫生巾和少量草纸。白干!

  这之后,郭翔建了一个足有半个篮球场大的粪便过滤池,但恰逢台风来袭,一夜间一池粪便全放空了。又一次白干!

  陈旧工艺难循环

  市政协领导关注着郭翔这一有益的尝试,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给予支持和鼓励。不久,郭翔得到信息,如今市区里的粪便主要通过污水管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那里有大量沉积的粪便污泥,足够做试验乃至今后的规模生产之需。

  郭翔利用自己政协委员的身份,开始在本市一些污水处理厂调研,得到了厂方的热情支持。他了解到,限于技术和工艺,污水处理厂只能将每天收集到的大量粪便污泥或冲入大海,或与垃圾混合后制成肥料,或作简单沉淀后焚烧处理。

  这些处理方式都达不到“循环经济”的要求:冲入大海会造成污染;用作肥料则由于粪便污泥中含有许多细菌、病毒等有害物也会引起新的环境污染;简单的焚烧处理又不能充分发挥粪便污泥的热能效应。

  泔脚用作添加剂

  那么,怎样才能使粪便污泥的处理做到既环保又经济呢?郭翔认准一条路,那就是把粪便污泥转变成像煤一样的燃料,烧!

  为了使各种粪便污泥不固定的热值能变得稳定,郭翔想到了加添加剂。这添加剂就是泔脚等废料,泔脚富含油水,有较高热值,因本属垃圾,收集成本低,可以将它们与粪便污泥混合后再经过新工艺发酵、脱水制成“人造煤”。这样的“煤”充分燃烧之下,既能产生很高的热能,又能彻底灭绝其中携带的各种病毒、细菌。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郭翔又投入到紧张的试验之中。他反复试验,反复比较,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配方,能稳定用粪便污泥和泔脚等制成的“煤”的热值,还能使其焚烧后发挥最大的热能。

  去年8月,首批“人造煤”试制出来了。经华东理工大学能源化工实验室检测,热值达到5270大卡,比标准煤还要高哩。听到喜讯,郭翔立即向市政协作了汇报。

  技术被证明可行

  去年11月13日,市经委组织科委、市容、环保、水务等有关部门领导及同济、交大、华东理工等大学的专家,就郭翔提出的“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等废弃物制造人造煤”项目举行专题研讨会。

  与会领导和专家充分讨论后认为:“人造煤”项目为上海城市污水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项目构思有创意,考虑全面,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有系统的设计;前期开展的大量试验工作,初步证明了该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建议选择适当规模,进一步开展工程化试验研究,完善工程设计参数,考评项目实施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建议将“人造煤”作为一种新的替代燃料产品,进行品质、环保、卫生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12月初,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与郭翔所在公司共同制订了《关于“人造煤”工程的中试方案》,提出要建造日产10吨“人造煤”的中试装置,以在大规模投资前验证“人造煤”工艺的可行性。

  咬定青山做到底

  “钻研”了半年多,郭翔可以说成了一个“粪便通”。昨天,他笑称自己现在几乎到了痴迷程度,甚至可以从粪便上看出主人的膳食、营养结构,也能分辨出各种粪便不同的气味。也有人笑他傻,笑他“臭”,但他并不在意。

  他说,上海每天都要产生数以千吨的粪便和垃圾,如果能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无疑是非常有益环保,有益城市,有益市民生活的,也非常符合韩正市长昨天在“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报告中提出的要求,自己一定会“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把这项事业做到底。

  郭翔说自己提交提案的用意有二:一是引起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重视,并共同参与其中;二是呼吁有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政策聚集,使粪便污泥变废为宝得以完全实现,“使上海在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今天上午,郭翔委员在政协专题会议上发言

  郭翔的手机里还存着“将粪便变废为宝”的创业照片本报记者张龙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